在完成所有技術資料的對比後,君逸收獲頗豐。
他充滿自信,隻要再花上數年時間,將這些資料與自己的技術資料完美融合,他就能一舉邁入三級文明。
不過,在著手融合資料之前,他還有更為要緊的事亟待處理,那就是深入研究此前在山體空間遺跡中發現的數台引擎、屏蔽器以及通訊裝置。
一念及此,他即刻下達指令,讓機器人挑選出各一台的屏蔽器和通訊裝置,並針對之前發現的兩款不同引擎,各選出一台進行拆解。
指令下達後,在一艘睚眥級巡洋艦內部的貨艙裡,二十台機器人迅速行動起來。
它們圍繞著一大一小兩台引擎忙碌著,宛如一群訓練有素的工匠。
大的引擎,仿若一頭沉睡的巨獸,長度達十五米、寬度有五米、高度有三米。
小的引擎則相對小巧,長度八米、寬度兩米、高度一米五,但它的神秘色彩絲毫未減。
在不遠處,另有六台機器人正在拆解一台長方體的屏蔽器和一個球體的通訊器。
那屏蔽器外觀是金屬質感十足的盒子,上麵整齊排列的散熱孔仿佛是它的呼吸孔,而那天線則像是它警惕的觸角。
通訊裝置則是一個銀色的球體,表麵光滑如鏡,在貨艙燈光的映照下閃耀著迷人的光澤,球體周圍環繞著一圈圈精致的環形結構,宛如宇宙中的神秘光環。
君逸在吩咐完機器人拆解這些設備後,便將機器人的視角投射到了全息投影之中。
他目不轉睛地盯著投影,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專注,仿佛在窺視宇宙的奧秘。
隨著時間的緩緩流逝,終於,所有的機器人完成了四台設備的拆解工作。
君逸的目光首先落在那台最大的引擎上,在看到其內部構造的瞬間,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脫口而出:“磁慣約束核聚變引擎!”
接著,他的目光如炬,投向其他三台設備:“那台小型的引擎是乾什麼用的?那個長方形盒子應該就是之前屏蔽掉飛船掃描的屏蔽器,那個球型物體的話……難道是中微子通訊裝置?!”他的心跳開始加速,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說罷,他迫不及待地將小型引擎和球型物體的數據和構造錄入生物量子計算機,啟動模擬運算,運算方向緊緊圍繞根據構造模擬它們的主要功能。
數十分鐘後,經過生物量子計算機無數次的複雜模擬,結果終於呈現在他眼前。
全息投影中的君逸,眼睛瞪得大大的,呼吸急促得如同剛跑完一場馬拉鬆,嘴裡不停地呢喃著:“臥槽……這是真的賺大了!那個球型物體真是中微子通訊裝置!”他興奮得手都有些微微顫抖。
“那個小型引擎居然是踏馬的反重力引擎!哈哈……維蘭格文明!我感謝你們十八輩祖宗讓我踏入三級文明!”
他的笑聲在艦橋裡回蕩,那是一種對未知探索成功後的狂喜,對即將開啟三級文明之旅的無限期待。
維蘭格文明:“感謝xxxx……”
中微子通訊和反重力技術等是踏入三級文明的標誌,現在他有這兩種技術的樣本,再加上他掌握的研究技術踏入三級文明隻是時間問題了。
中微子是一種極其微小且不帶電的基本粒子,它幾乎不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這一特性使得中微子可以輕鬆穿透大量物質而不受阻礙。
其通訊原理是利用中微子束來攜帶信息,由於中微子的穿透力強,中微子通訊不受地形、天體等因素乾擾,可實現超長星際間通訊。
傳統電磁波通訊和量子通訊在傳輸途中會被星際塵埃、恒星輻射等乾擾,但中微子通訊則能暢通無阻,信息傳遞更加穩定和安全。
然而要是使用中微子通訊的話,那麼現在生物量子網路也要做一下修改,就是把生物量子網絡轉化成中微子網路。
生物量子網絡轉換為中微子通訊裝置用的中微子網絡,隻需要依據中微子的特性,設計一個產生、控製和探測中微子的裝置就可以。
這個裝置會將生物量子網絡中的信息編碼成中微子信號進行傳輸,在接收端再將中微子信號解碼還原為原始信息,從而構建起中微子網絡。
中微子網絡相比量子網絡具有獨特優勢,首先中微子幾乎不與物質相互作用,傳輸過程中信號衰減小,可實現遠距離高效通信。
其次中微子穿透力強,能輕易穿透天體等障礙物,通信不受宇宙環境乾擾,更適用於星際通信等複雜場景。
最後則是中微子網絡的信息保密性極高,難以被攔截和破解,可確保通信內容的安全。
之前君逸通過研究得知,中微子通訊的距離是在十至十五光年左右,要是加上星際中轉通訊的話這個距離可以延伸到數十甚至一百光年左右。
(作者胡扯的彆當真)
而反重力技術更是三級文明不可或缺的,隻要掌握了這項技術,那就代表君逸再也不需要太空電梯了,運輸無人機再探索星球內部也不是“一次性產品”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