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朱瞻基本來紙上寫寫畫畫核算,寫字寫字不自覺的就把蛐蛐標準抄了下來。
戶部尚書眼觀鼻,鼻關口,隻當自己瞎了。
……
【北京的蛐蛐主要是來自於北京周邊·河北、山東及部分地區。
養:就是蟋蟀罐,一般常見的是圓柱形,像個帶蓋的矮筆筒,裡麵還會放一個兩頭中空的玩意,叫過籠。
蟋蟀喜陰涼給它藏身,罐底上墊土。
蛐蛐喝水的水槽也有講究,瓷的上著釉、畫著圖案,有的還有題字,比如勇冠三秋。
還有隨身帶著的油葫蘆,裝著蜥蜥聽叫聲來把玩。
正經開始比賽,得先稱體重多少公斤級,跟人拳擊一樣,然後鬥在豆盆裡,這就是比賽場地八角籠。
蛐蛐對戰跟人一樣,也講究武打套路的,比如有的牙一碰上對麵就被摔了出去,像被風吹了一樣,稱之為吹夾。
與這種巧勁相反的是另一種套路,上來就死的咬住對手不放,然後往後拖,最後逼得對手逃跑,這叫做留夾。
還有一種套路就是上來咬住然後瘋狂甩,直到對方被蕩來蕩去,失去重心,然後失去攻擊能力,這就叫做蕩夾。
其實蟋蟀的拳法還不光這些,古人沒手機天天淨琢磨這事,搞了很多套路章法彙集成編成體係。】
……
【鬥草。】
【之前提到的鬥蛐蛐是動物,而有一種則是植物。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這便是是鬥草,宋代以前也叫鬥百草,有兩種玩法,一種是文鬥,一種是武鬥。
文鬥就是比誰采的花種類多,很像網絡遊戲中的采集任務。】
……
[紅樓夢是不是有這段?]
……
【武鬥則是每人拿一根植物根莖,兩根搭在一起拉扯,誰的先經受不住摩擦斷了就算輸。】
……
[我用梨子的把熱水燙一下,百戰百勝。]
……
【而我們父輩小時候有一種遊戲叫打瓦碴。
拿一個小木棍掂起一塊瓦片或石頭去擊打遠處的目標物石塊,有點像棒球運動,實際操作起來,玩法會更複雜。
其實清代就有這種打瓦,再往前能追溯到上古時期的“擊壤”,投擲土坷垃擊中目標。
上古時八十歲老頭在路邊上玩擊壤,哼著小曲,於是“帝堯之世擊壤而歌”就成為了太平盛世的代指。】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