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這是安排了個諸葛亮給寧王啊。”
正德十二年,王陽明平南贛之亂,教化佘民去蠻化。
朱厚照義子,平虜伯江彬一邊給朱厚照扇著風,一邊不解的問道:“皇爺,您就不怕他真反了?”
“他可是江南人啊。”
朱厚照擺擺手,無所謂的說道:“沒事,他不會反。”
“即便反了,那不是更有趣了?”
“寧王那個草包,打他用不了一個月。”
“王陽明就不一樣了,依朕所觀,他起碼能扛朕三個月。”
江彬笑著附和,又從盤裡取出一塊冰鎮青瓜遞給朱厚照。
“嘿嘿,皇爺威武無邊。”
大明,萬曆年間。
老朱家出人才,不是貶義,是真的出人才。
比如一個不太為人熟知的名字,朱載堉。
他是樂律學家、音樂家、樂器製造家、舞學家,同時又是算學家、物理學家、天文曆法家,還在美術、哲學、文學方麵也有驚世的建樹。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評價他是:“中國文藝複興式的聖人。”
他首創十二平均律,提出了“異徑管說”,設計並製造出弦準和律管,還發明了累黍定尺法,精確地計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與地磁偏角,還精確計算出回歸年的長度什和水銀的比重。
朱載堉是明朝鄭藩第五代世子,萬曆十九年,其父朱厚烷病逝,載堉為世子,本可承繼王位,但他上書皇帝,甘願放棄。
但皇帝不答應,他“累疏懇辭”,執意讓爵,從他父親卒年起,直到萬曆三十四年,經十五年七疏之後,神宗皇帝才予以允準。
“鐵船,動?”困擾朱棣的問題同樣也困擾著朱載堉。
朱棣的解決辦法是交給工部,朱載堉可沒工部,結交好友也沒有朝廷大員。
自己是藩王,還曾推位讓國,權有名也有,結交朝廷官員隻會給自己惹來禍事。
畢竟誰知道你是真心讓國,還是想學王莽邀名加身,準備謀朝篡位呢?
靠不了彆人,那就隻有靠自己。
“希望天幕能給更多線索吧。”朱載堉喃喃自語,若是毫無線索,僅靠知道鐵船在海上航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研究明白。
總不能直接造條鐵船吧?
且不管如此多的鐵從何而來,造價幾多,光朝廷那關就過不去。
這麼多的鐵,你說是造船就是造船?
我還說你意圖打造鎧甲兵器造反呢!
清,乾隆年間。
困擾前朝眾人的問題,乾隆知道答案。
“蒸汽機。”
乾隆知道但並未見過,我們印象中乾隆見過並且不喜歡的印象出自電視劇《乾隆王朝》,劇情裡麵馬戈爾尼向乾隆展示了蒸汽機但乾隆並不感興趣,然而,這個故事與曆史事實並不相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