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麵沒有鍋灶,沒有食物,也沒有座椅,隻有老板的一雙碗筷。〗
〖老板:為什麼今天不吃帝王蟹?”〗
大秦,鹹陽。
“九十多元就可以吃一斤肉嗎?”
“真便宜啊。”
秦製一斤十六兩,木杆秤傳說是魯班發明,再根據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在杆秤上刻製13顆星花,定為13兩一斤。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添加“福祿壽”三星,改為16兩一斤。
古代平民吃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當然獵戶除外,上山打獵若是運氣好獵到野豬、豹子、老虎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大多都隻會留一點嘗個鮮,其餘的會去集市上出售換取生活物資。
周朝禮製: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
雖然禮崩樂壞,但平民大多還是吃不上肉的,貴且難養。
《鹽鐵論》中有一段話: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
也就是說1頭豬的肉等於1畝地1年正常的收成。
那時一頭豬不過150斤肉,可能還沒有,換算下來每個月大約能吃十二斤肉。
這還是極其理想的情況下才能達到,即十二個月辛辛苦苦種地,老天爺開恩,賜個好收成,不買其他,隻買豬肉吃。
況且華夏本土黑豬如果沒有騸掉,會有很濃的騷味和膻味,即便騸了,也需要放入大量香料才能壓製住味道。
吃過野豬肉的朋友應該能懂,味道和它差不多。
而香料可比豬肉貴多了。
毫不誇張的說,即便是在明清時期,一小袋香料也可以買十數個奴仆。
始皇並不是何不食肉糜,他是真心覺得便宜。
裡耶秦簡記載了一個故事:當地百姓捕獲了一隻老虎,少內守將虎肉賣給了一位叫陽的士兵,得了四十錢。
當時士卒的日工資是八錢,所以這位叫陽的士兵花了五日的工資,來買老虎肉吃。
秦代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一斤相當於今天的半市斤左右。
一石為十鬥,換算下來,二鬥相當於十二市斤,六千克左右,五天工資買六千克虎肉。
當時栗是一石三十錢,虎肉是栗價667倍左右。
“還是得增加產量啊。”始皇喃喃自語,不由地望向農家……唉,此事逼是逼不出來的,威逼也沒用。
威逼利誘,威逼不行,那就利誘。
“李斯,朕想昭告天下,在鹹陽城西建一座諸子百家聖殿,如何?”
“陛下……”這儒家還沒按下去,農家、墨家又鑽出來了,現在還要諸子百家……那我法家不是要被打到洛水裡去?
可出言反對也不合適,後人說了治國要並用,況且自己夥同趙高篡改遺詔的事還沒完呢。
李斯電光火石思索之間,不經意瞥見一旁看戲的叔孫通,嘿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