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提問#】
【某乎上有一位網友提了個問題:薑維的最後一計不就是離間計嗎?為什麼那麼出名?】諸位將軍,可知天水薑伯約?【網友“李狗蛋”評論:
灞下的掙紮,滎陽的死戰,長樂宮的隱忍,昆陽的奮武,西域的苦旅,沛縣的風,赤壁的火,渭橋的雨,漠北的沙。
帝國和世族撕咬了四百年,纏鬥了四百年,秦漢遺留下來的大一統王朝的所有血性,儘在這最後一博。
失敗了就日月無光,六朝流水,隻成王謝諸人的門戶私計。
薑維就算是一點轍沒有從地上拿塊兒板磚給鐘會開個瓢,三國誌也會端端正正濃墨重彩地寫下一個開瓢計。
但歌漢家千秋歲,天子長樂未央。】
【網友“南望江”評論:
後主投降以後,薑維無論選擇什麼都不會被史書所詬病。
但他偏偏選擇了最壯烈的一種。
那史書自然就會為這種壯烈記下一筆。】
【網友“開火”評論:
他還是魏國的降將,並且是在劉備死後降的季漢,他都沒有見過劉備、關羽、張飛。
諸葛亮從未見過漢朝盛世,卻因劉備三顧茅廬,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薑維從未見過先帝,卻因諸葛亮言傳身教,一句:我得伯約,如得一麒麟也。
“我計不成,乃天命也。”
劉禪降,大漢還在。
伯約死,大漢天命落地!】
【網友“刀劍春秋”評論:
因為這個計策大膽到離譜,成功概率遠低於失敗可能的謀略,完全不是從個人利益出發,是真正為國儘忠的計策。
薑維在蜀漢過的是什麼生活?
“宅舍弊薄,資財無餘。”
說難聽點,魏國腹地隨便抓個地方長官都比他強十多倍,薑維如果乖乖投降去北方,封個五千戶是起碼的,生活品質直接火箭起飛。
就算計策完全成功,薑維最多也是繼續做蜀漢大將軍,繼續過著清教徒式的貧窮生活。
而計劃失敗,他自己肯定死無葬身之地不說,甚至可能不會有任何身後名。這個計劃從個人來說,是純純的負收益。
但他還是這麼乾了!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悲壯哉!】
【網友“漢堂將”評論:
薑維:若想此計可成,需獻頭。
劉禪:獻頭?
薑維:對。
劉禪:我的?
薑維:我的!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複安,日月幽而複明。】
【網友“平安都”評論:
劉備給了大漢朝皇帝最後的體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