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常見的有黑胡椒和白胡椒。
帶皮曬乾的是黑胡椒,去皮曬乾的是白胡椒,此外還有綠胡椒和紅胡椒。
西方人對香料的擁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醃製肉類,他們偶然發現胡椒和肉類的奇妙搭配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為一點他們心中的香料之王胡椒,歐洲人不惜一擲千金。
哥倫布說是去找印度,說來說去不還是為了那點胡椒、還有黃金嗎?
而在中國張騫出使西域後,胡椒雖然引入,但一直是奢侈品的存在。
唐朝元載,官居宰相,抄家時查沒胡椒八百石,相當於現在的幾十噸。
明朝於謙曾寫詩諷刺說“胡椒八百斛,千載遺腥騷。”
並且在明朝,因為南洋的海外貿易胡椒進口量大增,官員俸祿有時都用胡椒來折算,胡椒也開始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
大唐,長安。
“……何止明朝啊,俺們也是。”
“還拿牛羊當俸祿。”
太極殿內,李世民與皇後、太子皆不在,眾人也不再拘謹。
“還行吧,真發錢你不嫌難搬?”
國內俸祿大多以糧食計算,比如兩千石高官,指的就是能領兩千石糧食。
不過很少全部發放糧食,一般折算為金、銀、銅、奢侈品等同價值的物品。
但有的朝代不一樣。
大明,應天府。
“發胡椒……”群臣懷念起大明剛立國的時候。
雖然國家窮了點、俸祿低了點。
但發的好歹不是糧食就是香料,偶爾給布匹,雖然要自己去變賣成金銀,再購買成糧食,但總歸是錢。
不過後來,陛下直接發錢,可既不是金銀,也不是銅錢,而是大明寶鈔。
若是像宋朝交子一樣,有儲備金還好。
可陛下哪管那麼多,儲備金沒有,但紙張管夠。
錢不夠就印,紙才值幾個錢,但印成寶鈔,一文不值的紙卻能瞬間價值百貫乃至千貫。
“哼。”老朱還能不清楚一群人埋著頭想啥?
老朱嘴裡碎碎念:“你們就不能體諒體諒咱?”
“咱但凡有一點辦法,能給你們發寶鈔?”
“咱難道是因為摳門嗎?”
馬皇後笑道:“是。”
“你就對一家人大方。”
老朱連忙反駁道:“家人和官吏一樣嗎?”
“一個是親人,一個是傭人。”
老朱自知語言不當,聲音極為小聲,貼近馬皇後耳語道:“這能一樣嗎?”
老朱也不傻,能把官吏當奴仆用,但千萬不能說出來,這群人屬於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主。
你把他當奴隸,他會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