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職位,為何不能收稅?”
“換言之,國庫與內帑真的分得清嗎?”
張懷民搖搖頭,律法上分得清,但實際操作上,全靠皇帝良心。
好點的皇帝大多數時候公私分明。
一般點的皇帝還知道找個理由,轉幾道手,把國庫的錢挪到內帑裡。
不好的皇帝,直接臉麵都不要,國庫內帑混為一談。
況且律法即便分清了,但皇莊、皇商、皇親的土地就是筆爛賬。
理論上,天下土地都屬於皇帝。
但實際上,土地都是有主的,無主的土地……是因為沒有價值。
皇親的土地,這上麵的產出如何收稅?
即便律法規定清楚了,但皇親這頭交了稅,扭過頭,皇帝找個理由從國庫賞賜皇親錢財。
一來二去,這收來的稅,就到了內帑。
“既然是職位,皇帝難道不應該交稅嗎?”
“既然是職位,皇帝就應該有一個合理的俸祿!”
張懷民這下確定了,蘇軾不是醉了,而是瘋了。
當年變法之時,你若說出這番言論,司馬光都能是王安石的鐵杆支持派!
怪不得你說王安石保守,和你相比,他確實是個保守派。
“子瞻,你說的新大宋,該不就是用這套理論吧?”
張懷民覺得如果蘇軾立馬就要用這套方案去朝堂辯論,那自己可以考慮學習司馬懿違背誓言。
畢竟被當成瘋子灌金汁和被人稱作司馬懿,本質上並沒有區彆。
“未來的新大宋,理當如此。”
“但現在還不是時候,如今當先解決外患。”
“火槍要造,商業要大力發展,稅收……慢慢改,但商稅的事沒得談,隻要涉及商業,皇親國戚都得交稅!”
張懷民覺得蘇軾隻是瘋了一點點,還挺有理智的,於是問道:“那計劃呢?”
“從哪裡先開始?”
蘇軾笑道:“所以我們才要去找介甫,我沒有太多在中樞施政的經驗。”
“但介甫有,他還有變法的經驗。”
張懷民點頭說道:“對,有道理。”
失敗的經驗,比成功的經驗更寶貴。
知為何敗,才能知如何能勝!
“阿嚏。”
江寧城東七裡,半山園,王安石打了個噴嚏。
王安石的表妹,同時也是他的妻子,吳夫人給他披上衣服:“良人,注意些身體,莫要惹了風寒。”
宋可稱丈夫為官人、郎君,官宦之家也可稱相公,文雅之士也可稱君子、良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