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裁撤,不是逼他們繼續落草為寇嗎?
“懷民請看。”
你還真演上癮了?你指著池塘讓我看啥?
蘇軾不緊不慢的解釋道:“廂軍多,禁軍就要更多,冗兵永無解。”
“但若是將一部分改為主管交通之人,是不是就少了些負擔?”
張懷民伸手摸了摸蘇軾額頭:“這也沒惹風寒,怎麼就說胡話了?”
“改成主管交通的官差就能解決?”
“天底下哪有這般好事,拆東牆補西牆罷了。”
蘇軾輕搖羽扇:“錯!”
“既然變法,稅收之事自然要獨立。”
“那為何交通之事不能獨立成部?”
“懷民可知新出一個部門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朝堂又多了一個派係,子瞻果然聰慧。”張懷民迎著蘇軾微揚的眉眼,接著補充道:“交通可以獨立,那很多原本歸各部管轄的事也可以獨立,如:婚姻。”
“原先統歸六部所管之人,不用再看六部臉色。”
“朝堂上的失意者,天然就是我們的盟友。”
“他們很樂意從各部撕下一塊肉來,而且交通、婚姻之事,沒觸碰到他們的逆鱗,是絕對不會與我們魚死網破的。”
“隻要開了一個口子,那他們就彆想堵上,如白蟻潰堤。”
蘇軾:“然也。”
“介甫錯就錯在舉世皆敵,商鞅變法連秦王兄弟、秦王太子都罰,世人皆以為其全靠秦王支持。”
“但其實他的盟友可不少,兵家、因新法而得利之新貴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盟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自然就成了。”
“先合縱,後連橫,而後大秦東出,一統六國。”
張懷民:“你是怎麼悟出來的?”
蘇軾:“看天幕啊。”
……
我們看的不是同一塊天幕嗎?
我怎麼沒悟出來?
張懷民一把搶過蘇軾的羽扇,站在他的位置,學著他輕搖羽扇的樣子。
不對啊,沒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是不是少了咒語?
“子不語怪力亂神!”
“諸葛武侯,請上我身!”
蘇軾聽著張懷民的念叨,氣的都蹦起來,笑罵道:“合著你以為我是請神上身啊?”
張懷民理所應當的說道:“不然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