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在這freestyle,想都不要想!】
【還想跟我乾一場,我必須讓你爽!】
【彆以為你躺那兒,這事就拉倒!】
【你跑這丟人現眼,我必須給你搞!】
【今天我們啥也不乾,就是讓你爽!】
【你丫爽不爽,快說啊爽不爽!】
評論區:
〖怪不得四川說唱那麼多,原來是模仿丞相。〗
〖歡迎來到《三國有嘻哈》節目。〗
〖人都死了,你咋還追著打呢?〗
〖我在現場,諸葛亮就是這麼罵的,我證明。〗
〖“疑似原版泄露”〗
〖王朗:敲到麻袋,哪兒來的bg?〗
〖沒原版罵得臟,但比原版通俗,好,賞。〗
〖王朗:我就打了個招呼啊…〗
〖“hi”
“給老子,死!!”〗
東漢末年,公安縣。
“後人也懂的大道至簡的道理啊。”張三爺感歎一番,頓了頓,又向劉備建議道:“大哥,俺覺得可以學學。”
???
“大哥,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
張三爺悟道了,並將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
“你瞧這原文,雖然有些頗為口語化,但百姓又能幾個能看懂、聽懂呢?”
“倒不如後世這饒舌簡單明了,百姓一聽就知道怎麼回事,還朗朗上口。”
“比如吧……”張三爺拿自己舉起例子:“把呂布的事,用討賊檄文寫出來,百姓聽不懂,還要解釋半天為什麼他明明是大漢的將軍,卻又是反賊。”
“不如俺罵一句三姓家奴,頂多給百姓解釋一句:他認了義父,然後殺了,又認個義父,又殺了。”
“百姓一下就懂了。”
“像曹操之事,就說一句他好寡婦、愛屠城,百姓就知道他不是個好玩意兒!”
劉備與孔明對視一眼,相視而笑。
劉備解釋道:“三弟言之有理,不過這討賊檄文還是應當暫時維持原樣,倒是發布的政令可以寫的通俗易懂。”
“不用長篇大論的講道理,告訴百姓應該做什麼,能得到什麼,就夠了。”
“若是人手富裕,還可以講講政策其中的深意,是能夠福澤子孫的。”
張三爺撇過頭去,望向孔明。
“三將軍,檄文終究是要上史書的,總不能讓後人看見將軍開口閉口就是問候彆人父母吧?”
“政令之事乃至大軍因何出征,為何打仗,倒是可以說的通俗易懂,還可以編成歌謠傳唱。”
“三將軍隻是手握春秋,便能悟得此理。”
“若是三將軍認真研習,假以時日,必將遠超孔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