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曆代爵位(秦、西漢篇)_刷視頻:震驚古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刷視頻:震驚古人 > 第166章 曆代爵位(秦、西漢篇)

第166章 曆代爵位(秦、西漢篇)(2 / 2)

不論秦國子民乾什麼、做什麼,總有一款秦法適合你。

《商君書》:“治國刑多而賞少,亂國賞多而刑少。故王者刑九而賞一,削國賞九而刑一。”

爵位尊貴不易得到,百姓才會珍惜。

刑法要威嚴,百姓為了逃避懲罰,才能以死報君。

所以爵位的另一大實用價值就是犯罪後可以贖罪減刑免刑。

所以辛苦掙來的爵可能要麼給自己,要麼就幫親人減免了刑罰。】

“倒也不必如此直白。”

這些道理,曆代秦王懂,中樞的百官也懂,但百姓不懂。

就這麼明晃晃的說出來,講給百姓聽,真的好嗎?

始皇有些相信之前看到的評論,後世是真的會教屠龍術。

可另一個問題又在始皇腦海裡經久不息,教了屠龍術、他們是如何防止百姓屠龍的呢?

彆說什麼鼓勵百姓屠龍的大話,始皇堅信隻要那個位置上坐的是人,不管是世襲還是學上古推舉,都不可能如此大度!

【漢高帝五年,劉邦在垓下決戰中擊敗項羽,開始恢複戰後秩序,安置複員軍人。

同時棄用楚爵製,改用秦二十等軍功爵。

同年頒布《高帝五年詔》,一口氣給六十萬漢軍將士集體賜爵。

按照詔書,隻要你在垓下決戰前加入漢軍,不論是小兵還是小頭目,隻要沒有汙點,一律賜予第五等“大夫爵”。

原來就擁有大夫以上爵位的,再升一級。

第七等公大夫以上的爵位,被認證為高爵,都賜予食邑,能與國家一起分享百姓的賦稅,地方官吏也要優先保證這批人的田宅需求。

公大夫爵位以下也被免了自己以及全家的徭役。

呂後二年,頒布《二年律令》,從十九級關內侯的九十五頃到五級大夫的五頃。大漢也慷慨的贈予功臣們大量的田地。二年律令劉邦的政策,相當慷慨且高明。

六十萬漢軍連帶他們的家屬可能有三百萬人,占了當時總人口的約1\5。

他們成了各地的大中小地主、自耕農,他們將於堅定的保衛新王朝。

而那些獲得高爵位的人則轉化成了世襲的軍功貴族。

秦朝時候要獲得一個侯非常困難,但是劉邦卻一口氣封了一百四十三個,並和大家山盟海誓,即便黃河乾枯、泰山崩塌,老劉家也要永葆你們的封國和子孫富貴。

徹侯在漢代為了避諱劉徹,改稱通候或列侯。

漢代列侯以縣為封國封號,常用封國地名,比如平陽侯曹參就是因為封在平陽封地,也稱為平陽侯國。

也有以功績作為封號,這在當時屬於莫大的榮耀,比如霍去病的冠軍侯、張騫的博望侯。

漢景帝後,實際治理封國的是朝廷任命的國相,而列侯隻享有租稅。

司馬遷曾估算過,大概是從每戶向國家繳納的算付口賦中抽取200錢作為列侯的租稅。

一個有1000戶的列候,一年大概就有20萬錢。

而漢文帝時穀價大概是每石幾十錢到一百錢左右,列侯租稅收入是相當豐厚的。

漢代侯國最鼎盛時分掉了國家10的租賦收入。

漢初一片蕭條,縣與縣的人口差距很大,列侯有封到萬戶的,也有隻有五百戶的。

萬戶侯隻有三人,開國功臣榜排名第一:蕭何,兩次增封,達到一萬五千戶。

開國功臣榜排名第二:平陽侯曹參,一萬零六百戶。

開國功臣榜排名第六十二:張良,一萬戶。

劉邦本來要給張良三萬戶,但是張良隻要當初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一萬戶。

大家都是侯,並沒有地位差彆,於是就有了排名前列的十八公侯。開國十八公侯。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劉邦為他創建的新的社會秩序感到誌得意滿。

高帝十二年,劉邦頒布了一道詔書,曰:“吾於天下賢士功臣,可謂亡負矣。其有不義背天子擅起兵者,與天下共伐誅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張良倒是個聰明人。”

嬴政對張良提起了兩分興趣,能被賜三萬戶,但又名列功臣榜第六十二。

說明此人有能力,卻又和開國功臣若即若離,至少和軍功集團的關係不太親密。

“父皇,聰明為何意?”

嬴政沒好氣的望了扶蘇一眼:“剛才和你說了,自己悟!”

“彆什麼都想我教你,我還能教你一輩子不成?”

“真教你一輩子,那和朕自己當皇帝,有什麼區彆?”

扶蘇摸不著頭腦,怎麼又挨罵了……

問問也不行啊?

孔子說:不知道就問。

難道是錯的?

始皇頓了頓,語氣稍顯溫柔的解釋道:“君主不管如何,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意。”

“不管這個主意是好是壞,最重要是你決定的。”

“如果事事都是彆人給你建議,那你是君主還是彆人是君主?”

“君王就是一個主心骨,要能做決定!”

許是怕扶蘇悟不透,始皇又補充道:“自己好好悟,悟出來了再告訴朕,若是錯了,朕再指點你,這樣你才能明白為何要這樣做?”

“懂了嗎?”

“懂了。”

“懂了就好好悟,不要動不動就問。”

始皇置物台一份不太重要的竹簡丟給扶蘇,吩咐道:“這件事,你看著處理。”

“你快點成長起來吧,朕還等著當太上皇呢。”

扶蘇竹簡都來不及接,連忙俯身請罪:“兒臣萬不敢有此念。”

始皇看到扶蘇的動作,啞然失笑。

這孩子,想太多了。

不過也不怪他,誰讓天幕提到有位秦王,通過玄武門之變把自己父皇送去當太上皇了呢?

“起來吧,你若真有李世民半分本事,朕還樂的退位。”

“朕是華夏第一位皇帝,這第一位太上皇的名頭也應該是朕。”

扶蘇一臉茫然,我還以為您怕我謀反,原來您隻是想事事爭個第一?

【劉邦的想法很好,但是秩序從他兒子,惠帝劉盈的時代就開始崩潰了。】

大漢,長安。

“盈兒還當了皇帝?”

呂雉皺眉思索起來,劉徹是劉恒的孫子,劉恒是薄姬的兒子。

自己沒死,盈兒的皇位穩如泰山。

難道是自己死了,劉恒來了場奉天靖難?

不應該啊,他和他母親沒有勢力可以依靠,輪也輪不到他。

“盈兒是怎麼死的?”

“毒殺?”

呂雉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劉邦倒是有個猜測。

身體不好,早夭。

畢竟劉邦看劉盈,是真的沒有一點隨自己,當然也沒有隨呂雉。

若非知道是自己的種,劉邦很懷疑這孩子是路邊撿來的野孩子。

隻是這猜測,不能和呂雉說。

好不容易才誆好,若是說出來,呂雉立馬就得翻臉。

“什麼,你都能活這麼長,憑什麼覺得盈兒早夭?”

“你是不是懷疑盈兒不是你的?”

“你是不是懷疑我和某人一樣,沒有家庭就在外麵花天酒地,有了家庭拋妻棄子,還在外麵花天酒地。”

劉邦想想這副可怕的畫麵,決定閉口不言。

若真讓呂雉翻舊賬,他能把乃公年少時和姑娘在草垛上的事都翻出來。

【首先被破壞的原則是非功不得封爵。

朝廷為了增加收入開始賣爵。

為了拉攏民心,借新帝繼位、立後、立儲等大事,對天下百姓賜爵。

剛開始大家都很開心,但後來越賜越多。

眾所周知:物以稀為貴,大家都有就相當於大家都沒有。

人人都有爵位,原來低級爵位就能有的抵刑、免役特權也沒了,爵位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漢惠帝時,一級爵位能賣兩千錢,到漢成帝時就隻能賣一千錢。

其次:階級固化。

“吏民爵不能過公乘。”

平民爵位最高隻能到第八級的公乘封頂。

而列侯卻一代一代的壟斷,從開國的第一任丞相到漢景帝時的第十三任丞相皆是勳貴及他們的後代。

嚴重缺錢的漢武帝終於無法忍受龐大的軍功貴族了。

《史記》:元鼎五年九月,列侯坐獻黃金酎祭宗廟不如法,奪爵者百六人,丞相趙周下獄死。

這就是著名的酎金奪爵事件。

祭祀宗廟時,諸侯都要獻金助祭,這叫酎金。

漢武帝借口諸侯們獻上來的酎金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夠,取消封號、收回封國。

開國十八公侯也被陸續清掃一空,隻有部分公侯,在武帝時期或武帝死後複爵。

朝廷的權力由文法吏、儒學官僚、外戚集團瓜分,非功臣不得封侯的原則也被徹底破壞。

河平二年,漢成帝一口氣給母親王政君的兄弟五人封了侯。

其中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把西漢給篡了。】

武帝時期。

淮南王人麻了。

原本想著獻出金銀,保自己一命。

可現在……罷了。

淮南王一咬牙,封國不要了,全給劉徹。

孤學後世的王爺,不要權、不要兵。

孤要安安心心的待在長安。

作為一個主動獻出封國的,劉徹至少得給我榮譽性的官職吧?

得給我錢,管我衣食不愁吧?

總得做做顏麵,讓我好好當個吉祥物吧?

至於兒子們會不會怪自己?

拜托,爹都要死了,還管兒子!

反正都要推恩的,先顧好自己再說。

其他列侯們也在想,是不是應該轉變一下思路,彆和劉徹對著乾了。

這很明顯就是找個理由,收拾反對派。

計策說高明也高明,說不高明也不高明。

因為成色不足就奪爵,這足不足還不就是皇帝一句話的事,若是中央勢小,這麼乾皇位可不一定坐的穩。

可偏偏現在朝堂勢大,難不成就因為這事串聯謀反?

彆鬨了,奪爵而已,又不是滅族。

隻要和陛下一條心,搞不到自己身上。

真搞到自己身上,認個錯,努努力去掙點軍功,爵位不就回來了?

再者說,即便謀反真成了,這皇位可隻有一個,難不成學周朝分封?

沒那個傻子願意分享權利,無非就是功大者多加封食邑,功小者少加封。

這不還是個侯?

造反前我是侯,造反後我還是侯,那我不是白造反了!


最新小说: 鬥破:開局綁定小醫仙,十倍反饋 攝政王彆急,太子妃要帶崽嫁你了 追光的霧 影視世界逆襲的炮灰 祖國分配對象後躺贏了[七零簽到] 無上大道 被吃絕戶?侯門主母重生殺瘋了 揚她骨灰後,瘋批帝王一夜白頭 表小姐今天也不想做皇後 侯府奶娘靠功德係統卷成大秦第一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