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
“海枯石爛。”
朱棣:“濫竽充數。”
“啪。”
明天子一鞭腿踢過去,罵道:“咱是在陪你玩成語接龍嗎?”
朱棣揉著屁股,想要解釋一番。
但洪武帝已扭頭看向正在和娘親說笑的大哥,朱棣小心翼翼的打量著父親,隻見他眼底滿是憂愁。
“娘,這套怎麼有點像爹收義子?”
“五代十國遺風。”
“……”
母子二人小聲交談,朱元璋聽不見。
隻見妹子一笑,標兒一愣,又笑容滿麵。
“唉。”
老朱回過神來,長歎一口氣。
歸根到底,還是標兒的身體為重。
標兒若是不早早離世,何來建文?
沒有建文,又何來靖難?
標兒不死,便不用清理勳貴。
標兒若繼位,咱的皇明祖訓,他想改就改,哪像老四,就為了正統繼承之名,被文官掣肘。
若是標兒繼位,大明是否會更長久一些?
至少,不會滅在韃子之手。
而曆史沒有或許,後人未曾言明標兒為何而死,是病乎?是毒乎?
太醫亦是不中用,查來查去,查不出個所以然,隻說或許是積勞成疾。
念及此處,老朱回過頭,細細打量著朱棣。
“爹……我又咋了?”
“想當官不?”
“打北元還是打倭寇?”
“不是將軍,算是文官吧。”
“可我是燕王。”
“誰規定的藩王不能當官?”
朱棣瞪大雙眼,乖乖,爹該不會真把我當皇帝培養吧?
這是準備提前讓我接觸政事,從底層往高層做嗎?
“把大眼珠子收回去,願不願意?”
“願意,謝父皇……”
“去太醫院當院正。”
朱棣:“???”
朱元璋:“!!!”
“可我不會醫術。”
“要的就是你不會醫術,去了按照後人解剖論研究研究。”
“您直接吩咐太醫院的人去做不就行了?”
“他們食古不化,說有違人道,有傷天道。”
“難道我親自動手?”
“傻,你不知道招攬失地流民、地痞無賴,讓他們從頭學起嗎?”
“……”
“做成了,這可是萬家生佛的事,千家萬戶為你立生祠。”
“我能拒絕嗎?”
“可以,大明朝不缺木棍。”
朱棣嘴角微垂,用力的咽了咽口水。
不缺木棍,這是準備把我打到死?
“我去,明日我就上任太醫院。”
【#國家公祭鼎#】
【國家公祭鼎在第一次澆築的時候出現了滲漏現象,於是就緊急叫停。
經過討論,次日,決定采用中國傳統“敬天告英靈”的方式。
在澆築之前將三十張大屠殺遇難者的遺像,和三本印有一萬多遇難者同胞的名錄一起放了進去。
應天府的冬天很少打雷和下雨。
但當澆築正在進行的時候,突然天空中響起了幾聲炸雷,接著又下了幾分鐘的雨。
短暫的雨水帶來了空氣中的潮濕度,保證了國家公祭鼎一次性澆築並完美成型。】
【國家公祭鼎銘文:
泱泱華夏,赫赫文明。仁風遠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積弱積貧。九原板蕩,百載陸沉。
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
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
獸行暴虐,曠世未聞。同胞何辜,國難正殷。
哀兵奮起,金戈鼉鼓。兄弟同心,共禦外侮。
捐軀灑血,浩氣乾雲。儘掃狼煙,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國維新。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
永矢弗諼,祈願和平。中華圓夢,民族複興。】
評論區:
〖天降甘霖,那是無數冤魂的淚水。〗
〖他們借著雨水,又回到故土看了眼人間。〗
〖如果有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那就交給天意吧。〗
北宋。
封建帝王能有多共情後世?
或多或少或許有點,但不多。
趙匡胤想起後人所言倭島之金銀存量,呼吸聲也粗重了兩分。
所思所想唯有一事:開海路、取金山銀山、治民強國,摘掉這‘弱宋’之名。
然,開海路之事,是一統華夏前,還是一統華夏後,這是個問題。
趙官家所想之一統,非吳越等地,乃是燕雲十六州。
在趙官家眼中,收複吳越等地無非是以兵還是以禮的區彆。
至於他們負隅頑抗,力戰不降?
嗬,瘋了都不敢這樣想。
趙官家莫說與唐皇相比,即便與五代十國割據皇帝而言,生活都稱得上一句簡樸。
大索天下,取蜀地之財,聚天下之財於汴梁,是真事。
然趙官家與趙官家亦有區彆。
宋太祖設封樁庫,庫內財物皆為收複燕雲十六州所準備。
一曰:贖買。
趙官家想著若是花錢就能買回來,少了兵戈亦是好事。
但趙官家亦知此事,為癡人所夢。
胡人不講道義,即便真能買回來,土地上包括人在內的活物,房屋、磚石,怕是要一掃而空。
所以又有了另一曰:強兵。
以封樁庫內的財物打造一支強軍,驅胡人出華夏故地,把他們攆到草原上。
若是事成,即便損傷了天下百姓,逼的各地民亂不止。
史家隻需春秋筆法一句:不得已而為之,便可揭過。
隨後大誇特誇趙官家之深謀遠慮,神勇無比,威武不凡。
可趙宋出了個不太合格的太宗。
漢唐之太宗,雖有瑕疵,後人皆以誇讚為主。
唯獨宋之太宗,驢車天子……嗬嗬,不提也罷。
數年之功,毀於一旦,連累自己的名聲也沒好到哪兒去。
抬頭仰望天幕的趙光義感覺到一股莫名的殺氣,扭頭看去:“二哥,想通了,終於準備殺我了嗎?”
趙官家冷笑一聲:“朕覺得你當和尚挺好的。”
見狀,趙光義又要說那套:當和尚就能絕了我的皇位嗎,之類的話語。
但趙官家沒給他機會:“你去倭國弘揚佛法,說不得亦能有個倭傳佛教,你還能稱宗做祖。”
“去那蠻夷之地,當個倭天佛祖。”
“總好過在大宋,隻能當個太宗。”
“你能教這驢跑的比馬還快,說不得你能讓牲畜通人性。”
“加之你這牙尖嘴利,或許不需要堅船利炮……”
“就憑你這一張嘴,就能讓倭國不戰而降。”
“二哥,你是在和我開玩笑,是不是?”
趙官家緩緩搖頭:“皇帝金口玉言。”
“朕決定了,你去當倭天佛祖。”
“祭祀之後,朕親自為你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