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回複:“如果你是對的,你沒必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你沒資格發脾氣。”
而藍茶看見後,果斷回複道:“沒理我都要辯三分,得理為什麼要饒人?”】
【一位女網友在講解紋身的視頻下評論道:“我紋身,也泡吧,都二十一世紀了,怎麼會還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我,紋身泡吧就一定是壞女孩了嗎?”
藍茶回複:“你想標新立異,都去紋身了,我還用普通眼光看待你,那你不是白紋了?”】
古人望向天幕左下角,還以為天幕會像以前一樣解釋泡吧為何意。
但這次,天幕沒有解釋。
雖然不懂泡吧,但紋身,大家都懂。
“誰家好人紋身?”
五代十國及宋時的古人感受最深。
軍閥混戰之時,為了避免士兵偽裝成平民當逃兵,有個大聰明想了個辦法,平民和士兵不好分辨,那就往臉上刻字。
這下,你還能往哪裡逃?
在我這兒當逃兵,去其他地方就能當平民了?
做夢吧你!
而這個製度,也被宋朝繼承,史稱:賊配軍。
在被判充軍的人的臉上刻字。
宋的主力軍以良家子為主,賊配軍隻是很小的規模,大部分士兵臉上並沒有刻字。
但受水滸傳影響,大家潛意識裡覺得宋朝士兵臉上都該有些什麼東西,不得不說是場大誤會。
彆拿嶽母刺字說事,這是兩碼事。
“女子,紋身,我女兒要敢這樣,我要打斷她的腿。”
豆腐攤老板一言,引的眾人齊齊點頭。
而更往前的朝代:“學蠻夷之舉,果真是標新立異啊!”
從周朝起,形容吳越之人有個詞語:斷發文身。沒有錯字,就是文。)
吳越之人,不一定會被歧視。
但若是有人誇你有吳越之風,那不用懷疑,他是在罵你是一個未經開化、不通禮儀、不曉人倫的蠻夷。
孔子不理解,但表示尊重,畢竟幾千年過去了,習俗不同。
青磚灰瓦,草舍茅屋。
孔子好奇的打量著麵前的年輕人。
“秦國公室?”
“請我入秦?”
“然。”
年輕人行禮之後,指了指不大的院落裡,堆砌在一旁的竹子。
“造紙之事,秦國亦可。”
“且先生所言之教化,秦國亦可。”
孔子捋著長髯笑道:“我想複周禮,難道秦國還能遵崇周禮不成?”
年輕人既不回答是,也不回答不是,隻是反問道:“難道先生看了這麼久天幕,還想著複周公之禮?”
“如今之天下,未有商鞅。”
“如今之秦國,亦未曾變法。”
“先生何不將後世各朝之優點融入所思所想,在秦國試一試?”
孔子也不回答年輕人所問,亦是反問道:“現在的秦國,怕是擋不住各國吧?”
知秦國統一天下,各國沒有想法是假的。
時間線靠後的各國或許沒辦法,但現在是春秋。
“各國若是能齊心協力,最後統一天下的就不會是秦國了。”
年輕人很有自信,秦國能在西戎之地立國,靠的就是不怕死!
各國想要滅秦,也得掂量掂量要死多少人!
何況,如今又有天幕,各國能製火藥,秦國亦能造,誰輸誰贏還不一定。
況且,指望各國齊心,不如指望周天子能夠中興周朝。
“你能做主?”
“現在不能,但如果把先生請到秦國,想必我還是能做部分主的。”
孔子笑道:“未來的秦伯?”
被人揭穿身份,年輕人坦然回複道:“然。”
“不論先生是否願意入秦,還請先生不要往宋國去,宋國司馬可想著要殺先生。”
子牛怒道:“秦人安敢離間!”
“吾兄怎會如此行事?”
年輕人反問道:“您的兄長是什麼樣的,您應該比我更清楚。”
年輕人對孔子行禮告彆:“先生,我就在不遠處的館舍內,明日再來看望先生。”
“吾有一言,還請先生聽之。”
“如果改變不了天下,為何不先從改變一個小地方開始?”
年輕人走了,而孔子望著他的背影,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