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興許以後會成為一樁美談。”
聞言,武將皆是笑而不語。
大漢,長安。
劉邦在身上擦拭著手上的油膩,感歎道:“不知何日再能吃狗肉?”
“陛下,你要想吃,我每天都來給您做。”
“堂堂武將,怎麼能來給乃公做廚子?”
劉邦笑罵一聲。
劉邦喜食肉,但除了大活動,如祭祀天地、祭祀太廟、國家慶典之類等等,很少吃牛肉,多食豬肉和羊肉,偶食狗肉。
豬肉、羊肉,騷。
有個儒生勸諫劉邦:豬肉是下賤的人才吃的,皇帝吃這些不合禮法。
後來,劉邦給了這個儒生一個鐵飯碗:終身養豬。
劉邦被儒生勸諫之後的心情,與現在如出一轍。
“你不想當太子?”
“阿父,是的。”
“你想讓給你四弟?”
“阿父,是的。”
“你可知朕為什麼要換太子?”
聞言,劉盈搖頭,韓信與樊噲行禮就要告退。
“都聽著,朕沒什麼不能讓人聽的。”
聞言,二人又捂住耳朵。
“都撒開,否則乃公不介意用你們的耳朵下酒!”
“因為你太仁善了。”
“阿父,仁善不好嗎?”
“仁善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優點,唯獨在皇帝的身上是缺點,朕問你:你的仁善分人嗎?”
“阿父,不能對所有人一視同仁,不能叫仁善,隻能叫偽善。”
“這就是你作為太子,所讓朕不能滿意的,皇帝可以仁善,但需要分情況、分人物、分時間。”
“阿父,兒臣不懂。”
“不懂,朕就教教你。”
“漢家初立,外有匈奴為患,內有藩王、勳貴、外戚。”
“你對所有人的仁善,恰恰是對所有人的不仁善,是對天下萬民的不仁善。”
“這個不抓,那個不殺,他們就會對你感恩戴德嗎?”
“不,並不會,他們隻會得寸進尺,而後重演秦末亂世!”
“朕想換太子的時候,如果你串聯勳貴逼朕不敢換太子,朕不僅不會生氣,反而會欣喜。”
“即便你將如意殺了,提著刀逼朕退位,朕更是會為你喝彩。”
“可你都沒有。”
“即便在天幕出現後,知道未來是你四弟繼位,你可以毒殺他,甚至你可以哭哭啼啼的和朕請求,將他發配邊疆。”
“可你偏偏都沒有!”
“你在做什麼?”
“大漢太子,跪在朕的麵前,請朕將你的太子之位,讓給彆人!”
“盈兒,朕對你很失望!”
“兒臣是想父皇與母後如當初一般,和睦相愛。”
“你若真是為了你母後好,你現在就該把刀架在朕的脖子上:老流氓,你該退位了!”
劉邦一聲怒吼,嚇的劉盈臉色蒼白:“父皇,此非兒應做,也非臣應做。”
“唉”,劉邦重重歎息一聲,失望的說道:“去告訴你母後,就說朕同意了。”
“接下來如何做,讓她自己看著辦吧。”
“父皇,兒臣……”
劉邦擺擺手:“收起你從儒生學來的客套吧,不當太子,你想做什麼?”
“兒臣還沒想好。”
“去行醫也行,去研究後人口中的科學也好,都可以。”
“不可從商,不可從軍,亦不可娶貴族之女為妻。”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劉盈行禮告退了,背過身去,重重吐出一口氣,如釋重負。
他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父皇、大漢開國皇帝、劉邦,瞬間蒼老了十歲。
“哈哈,樊噲,再去殺隻狗。”
“韓信,再去抱兩壇酒來,今日乃公要喝個儘興。”
大笑的劉邦,眼神裡是藏不住的落寞,這是當年被項羽逼到絕境,都未曾出現過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