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鐵#】
【秦昭王後期,蜀郡守李冰總結了前人治水的經驗,開始修建都江堰。
他首先“鑿離堆,避沫水之害”。
將瀚山伸向灌縣城西的一段餘脈,鑿開一道約二十米寬的引水口,這既可以分洪減災,又能引水灌溉成都平原。
二是“壅江作”。
也就是修築都江堰分水堤。
其布局是:在離堆以上的一段江心,沿左側山麓的走向,就地取沙石修築長堤。並將此段山麓,修整成為引水渠的左岸,構成從右向左的弧形彎道,以迫使表層水自右向左進入引水渠,底層水挾帶泥沙仍奔向正流。
而後曆朝曆代,都會對都江堰進行維護和清理淤沙。
漢時設“都水椽”和“都水長”負責維護堰首工程。
季漢時,諸葛武侯設堰官,並“征丁千二百人主護”。
一直明清時期,相關機構一直在製定和完善都江堰的歲修製度。
而清理淤沙需要清理到什麼程度?
相傳李冰建堰時在內江河床下埋有石馬,作為每年淘灘深度的標準。
演變到後世,變成了臥鐵。
臥鐵與“深淘灘、低作堰”的6字水則,以及“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的8字格言,是都江堰歲修淘灘的尺度。
目前可見的臥鐵至今留存4根。
第一根最早鑄於明代萬曆三年由四川禦使巡按郭莊主持鑄置。
第二根為清代同治三年何鹹宜鑄。
第三根為27年管興文鑄。
第四根為1994年,在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時鑄造,並於1998年安放。
在臥鐵之前,亦發現石樁、石人像等不同時期的古人為考量岷江水量的尺度標誌。】
......
評論區:
〖體製內做事要留痕,優良傳統。〗
〖這哪是臥鐵,這簡直是後天功德至寶。〗
〖定海神針的原型是不是這個?〗
〖如意金箍棒應該就是這個為原型的吧?〗
〖這個得問吳承恩,但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兒子,他們一起主持修建都江堰,當地還有二郎廟。〗
〖灌江口顯聖二郎。〗
〖二郎顯聖真君就是李冰二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