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準他現在正在朝鮮整軍備戰,就等著民間反清複明之人起事,他好帶兵勤王!”
“儒家好啊。”慈禧感歎道。
“好就好在一個師出有名,大義名分。”
“隻要他不想做司馬懿,你也不學勾踐臥薪嘗膽,就學那安樂公,樂不思蜀。”
“他就不會殺你,還會好好把你供著。”
“若是你長壽點,活到八十歲,說不準你還能見到後人新國建立的時候。”
光緒正在思考,要不這大權就不要了吧,當個傀儡算了。
天幕沒出現之前,還能掙一掙。
天幕出現,搞不好自己就成了亡國之君。
卻聽慈禧話頭一轉:“可有喜歡女子?”
“一切由親爸爸做主。”
“嗬……”慈禧冷笑一聲,轉而有些無奈的說道:“罷了。”
“皇後之位,還是得八旗女子。”
“再娶幾個漢人嬪妃。”
“多生些孩子,太子就留在身邊,王爺們長大了全送去洋人的地方。”
光緒問道:“去乾嘛?”
慈禧卻沒有解釋,隻是讓光緒去找醇親王前來。
“順便讓他把你的幾個兄弟都帶來。”
“全送去洋人的地方,去學那民主共和。”
“還可以去投奔那姓孫的,一起反清。”
光緒正要開口詢問,卻見慈禧怒目而視,連忙請罪一聲,就前去請自己的生父。
讓自己的兄弟去反清……局勢已經糜爛至此了嗎?
難道姓袁的可以練新軍,我一個大清正統皇帝,統治華夏兩百多年,還找不到幾個忠心之人,編練新軍,重振大清?
光緒想到北京城內的八旗子弟,長歎一口氣,還真找不到。
八旗子弟享福、擺牌場,那是一等一的高手。
讓他們行軍打仗……能朝天放三槍,都算對得起朕了。
若是啟用漢人練新軍,八旗貴族這關就過不了。
即便過得了,那當初又何苦壓製湘軍、淮軍、楚軍……
還不是怕他們起勢,來一句“朕,朕,朕,狗腳朕”嗎?
光緒抬頭望去,透過紫禁城的屋簷,看見那日落西山的太陽,隻有一小圈光暈在天邊,像極了此時的大清。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光緒帝看到是日落西山。
大頭看到的是明日太陽還會照常升起。
倭國要打,但在打之前,要先解決一下內部。
李熙必須要廢,扶持幼帝上位。
再和西洋人聯絡,購買武器,興建工廠。
沒錢?
朝鮮的碼頭、礦場、鐵路、土地,全部都可以抵押借款。
反正不是自己家的,賣著不心疼。
即便後人知道,對自己也無可指責,誰讓朝鮮整天嚷嚷著獨立。
何況,這建議也不是自己提的。
是金聖初和金洵卿提的。
古有勾踐臥薪嘗膽,今天抵押點東西,怎麼了?
又不是賣。
將來強大了,打回來就是了。
和西洋人溝通的事交給了大頭。
而廢帝之事就由金聖初、金洵卿負責。
不扶持幼帝上位,還怎麼抵押?
說破大天,大頭的朝鮮太上皇,人家是不認的。
至於兩位姓金的為何如此積極?
大頭隻要成功了,雖然不會定都朝鮮,或許是北京,或許是南京。
但是,那時的朝鮮,就好比西漢之洛陽,東漢之長安。
到時候,我們才是華夏正統。
畢竟中原還是留的辮子頭。
而我們呢?
兩年前,我們都還是用的崇禎皇帝的年號。
若非兩年前,清廷與倭人的甲午海戰大敗,我們會獨立嗎?
從箕子朝鮮到漢家四郡,我們一直就是漢文化的學習者。
到了滿清入關,中原淪陷,隻有我們這一支獨苗,一直秉持著漢文化。
我們不是華夏正統,誰是?
想到此處,二人身上充滿乾勁。
李熙體麵,大家都體麵。
他不體麵,我們就幫他體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