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隻有一段嘉靖看了《治安疏》,將它扔在地上,對左右侍從說:“快把他逮起來,不要讓他跑掉。”
宦官黃錦在旁邊說:“這個人向來有愚名。聽說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該死,買了一個棺材,和妻子訣彆,奴仆們也四處奔散沒有留下來的,他自己是不會逃跑的。”
嘉靖聽了默默無言,過了一會又讀海瑞的上疏,一天裡反複讀了多次,感到歎息,隻得把《治安疏》留在宮中數月。
“這個人可與比乾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
〖那海瑞與嘉靖在大牢的對話,史書上有嗎?〗
〖後麵的倒有記載,海瑞在獄中得知嘉靖死了,悲痛大哭,把剛才吃的東西全部吐了出來,暈倒在地,一夜哭聲不斷。〗
......
“當官說話都要這麼彎彎繞繞啊?”
“看來我這輩子是沒當官的命,若非後人有解說,我還以為就是一場普通對話,沒曾想每句話每個字都有深層含義,意有所指。”
“是啊,咱們要是遇到這種情況,怕是隻曉得磕頭認罪,嚷嚷著與自己無關。”
大明,洪武年間。
鳳陽。
“這倒是個妙人,一句徐閣老叫去拿的,還補充了是當著眾人的麵,既撇清了自己的關係,也撇清了徐的關係。”
“又咬死自己拿來的就是賀表,表明自己隻是去收賀表,對內容一概不知。”
“光這一段,都惹的朕想一觀這部電視劇,天幕也是的,放這個多好,放了二十多天熊出沒。”
朱元璋看向朱標:“這個嘉靖就是後人口中把老四的太宗改成祖,又把老四兒子扔出太廟的萬壽帝君?”
朱標點點頭,又將朱棣差人送來的書信與拱衛司傳來的書信遞給老朱。
“胡惟庸要死了。”
“嗬,裝過頭了吧。”
“爹,還真不是裝的,老四派人查了,和供衛司查出來的一樣。”
老朱連忙打開兩封書信一目十行的掃過,頓時愣住。
“人參不是大補的嗎?”
“我問了隨行的太醫,胡惟庸本是風寒,這時候應該溫補,但他頓頓參湯不停,加之與治風寒的藥相衝,這才導致重病纏身。”
“簡單來說,就是補過頭了。”
老朱手指輕輕敲擊著桌案:“他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
“誰知道,也許是為了保全家族呢。”
聞言,老朱笑了笑:“倒也是,他若是在咱回去之前死了,咱肯定給他風光大葬。”
“給老四去信,不可掉以輕心,當年曹魏皇帝也認為司馬懿馬上要死了,卻來了個高平陵之變。”
大明,嘉靖三十八年。
四川,內江。
趙貞吉指著銅鏡自己的麵容疑惑道:“我?不粘鍋?”
自己可是敢上《乞求真儒疏》,也敢反對議和之人。
怎麼就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了?
隨即,趙貞吉苦笑一聲,喃喃道:“朝堂之上,忠字最易寫,也最難寫……”
陛下性子多疑,後人雖說是電視劇,原本的曆史上並沒有這段對話,可陛下……
“唉。”
趙貞吉長歎一聲,不做他想,踏踏實實守自己的孝吧。
皇城。
嘉靖帝披發跣足立於精舍丹爐前,冷笑連連,撫摸著浙江上的奏折,將它投入爐中。
“偌大的窟窿,倒要讓老百姓勒緊褲腰帶來補?怎麼不見他們勒緊褲腰帶為國分憂?”
“海瑞……是那個穿麻布官服的知縣?”
黃錦道:“恭賀主子,又得一忠臣。”
“忠臣,他是忠的君,還是忠的萬世名?”嘉靖頓了頓,想起評論裡說史書記載自己死後,海瑞徹夜痛哭,又改口道:
“他或許是個好官,但不是忠臣。”
黃錦不解:“主子,好官不就是忠臣嗎?”
火光映著嘉靖似笑非笑的臉:“忠臣能救國,奸臣亦能救國,唯獨好官救不了,除非全天下都是好官!”
“罷了,你去讓嚴嵩把今年的青詞先呈上來。”
“再讓吏部把海瑞的曆年考核情況整理成冊,送進宮來。”
“主子,二十九年,海瑞參加會試,曾上過一道《平黎策》,可要一同取來?”
知道海瑞被後人叫做:海青天、海剛峰,黃錦便派人查過海瑞,本是做個準備,誰知今日天幕又現,居然講到海瑞,自然要提醒一下嘉靖。
“一同取來吧。”
若《平黎策》隻是儒生那套誇誇其談,講德治,亦或者講些不切實際的東西,那海瑞就踏踏實實做一地知縣,不必來京城做磨刀石。
可若是言之有物,那可就得好好查一查,這麼一個大才,為何落榜?
嘉靖望向評論裡的‘差點讓萬壽帝君短命一年’,笑了笑,又扭頭盯著丹爐。
“朕的壽命已經不足十載了嗎?”
淳安縣。
海瑞翻閱著田畝黃冊:“浙江大半田地,全是五品以上在京官員的!”
“出巡官員一路吃拿卡要、貪汙受賄、勒索成風,隻要給錢,就可以蒙蔽聖聽,將壞的說成好的!”
海瑞放下黃冊,開始研磨。
老仆端來熱了又冷,冷了又熱,如此往返數次的糙米粥,歎了口氣,放在桌邊。
市集,茶攤。
挑夫灌著粗茶:“趙尚書這番話真絕,句句忠君,字字保命!”
書生拍案喝彩:“兄台所言極是,忠奸豈能看言辭?嚴閣老當年不也說惟知忠君?”
“管他忠臣奸臣,能少征三成絲絹稅就是好官!”
老農縮在牆角:“咱們的海縣尊就是個好官,敢罵皇帝。”
書生皺眉道:“敢罵皇帝就是好官?曆史上敢罵皇帝的人多了去了,邀名的占了多數,真為民做主的沒幾個。”
砰!
被書生稱作兄台的挑夫,也學著書生剛才的樣子,起身拱手道一聲:“兄台。”
“彆人我不敢說,但海青天絕對是好官。”
“清丈田畝,讓逃亡民戶可以回鄉種地,有一口飯吃。”
“秉公斷案,不會偏向富貴人家,也不會上堂不由分說先打你一頓板子。”
“辦學社,自己種地,吃糙米,不貪汙受賄,吃肉還是海青天母親過壽時候,海青天才買了兩斤肉回家。”
“不欺軟怕硬,待人溫和,一視同仁,胡總督的兒子打了衙役,海青天就敢把他抓起來關進大牢,沒收他的錢財,給衙役醫治。”
“兄台,換你當了官,你敢嗎?”
“海青天所做之事,你能做到哪一件?”
書生有心說自己當了官絕對是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卻看見挑夫似笑非笑的麵容,拱了拱手,繼續飲著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