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
〖這麼看“暖風熏得遊人醉,隻把杭州作汴州”也是邊塞詩?〗
〖當然,邊塞不止有雄關漫道,也有鶯歌燕舞,不然為什麼跑到杭州呢?〗
〖果然國家不幸詩家幸,有大宋真乃詩壇幸事。〗
〖本來是描繪家鄉的,過幾年,我家怎麼變邊塞了???〗
〖大唐詩人:我們就厲害了,隻要在家裡什麼都不做,邊塞自然會向外延伸。
帶慫詩人:我們就更厲害了,隻要在家裡什麼都不做,邊塞會自己向我們走來。〗
〖唐朝中後期:昔日安西萬裡疆,如今邊防在鳳翔。〗
〖宋朝:昔日鳳翔萬裡疆,今日邊防在建康。〗
〖大宋皇帝的帝陵跨越半個中國,從黑龍江到廣東都死過大宋皇帝。〗
......
北宋,汴梁。
“弘文和尚!”
趙匡胤握著木棍,冷聲嗬斥!
趙光義伸手指向天幕,淡然道:“官家切莫動怒,還沒完呢!”
......
【#為什麼宋朝的邊塞詩不如唐朝#】
【誰說宋朝邊塞詩不如唐朝?
比如這一句:“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不用一個動詞,純純六個景物意象的疊加,但那股蒼涼沉鬱的邊塞之氣就噴薄而出,這兩句詩即使放在唐代也是罕逢對手。
雖然瓜州渡在江蘇揚州,大散關在陝西寶雞,但你不能說它們不是邊塞啊。】
【帶宋甚至讓對手也有自己的邊塞詩:“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完顏亮這首詩雖然很大白話,但感覺豪氣十足啊。
萬裡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彆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唐朝邊塞詩:李白→岑參→王維→高適→王昌齡+→杜甫
宋朝邊塞詩:範仲淹→張孝祥+→柳開→張玉娘→嶽飛→李清照→辛棄疾→文天祥
文天祥:攤手,連我都要寫邊塞詩了,那你要我怎麼辦嘛?】
【“檜所獻二策,大略欲以河北人還金國,中原人還劉豫偽齊國),如斯而已。”
“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恁慫真的會把從北方逃亡而來的人交還給金國的。
你愛大宋,大宋愛你嗎?你不想成為亡國奴,冒著生命危險一路南逃,結果轉頭大慫拿著你一家子去跟金國賣好去了。
唐朝安史之亂,夠丟臉了吧?但是即使朝廷還在流離,麵對杜甫這種主動投奔的士人是怎麼做的?立刻升為左拾遺。
恁慫麵對帶著叛徒的人頭,作為起義軍高級將領的辛棄疾怎麼做的?
因為他是北人,所以一輩子仕途坎坷。
被這種沒卵子的東西統治,怎麼能寫出雄奇的邊塞詩呢?】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也可以算邊塞詩。】
大唐,長安。
中郎將常何府內。
剛教授完常何兒子的馬周,蹲在路邊,用著樹枝在地上勾勒。
“守不住長安才需要守洛陽。”
“守不住洛陽才需要守汴梁。”
“那麼大一個長安呢?”
“玉門關呢?”
“漢朝就拿下來的敦煌、張掖、武威呢?”
“八百裡秦川,三千裡山河大漠呢?”
“天山呢?陰山呢?河套呢?昆侖呢?”
“和長安鬨了那麼多年的河朔呢?”
“冀州、青州、兗州、豫州、雍州、徐州呢?”
“揚州成邊境了?”
“九州丟了六個半?”
想起天幕說的西夏國所處位置,馬周盯著勾勒出的疆域圖,臉色蒼白道:“宋朝的西北重鎮該不會叫成都吧?”
“特麼的,那家中原王朝的西北重鎮叫成都啊?”
“和西晉相比算是半斤八兩、不相上下。”
唐朝人對趙匡胤的觀感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差。
知道他可能是被弟弟所殺,若是再給他些時日或許能收複燕雲十六州。
畢竟他死了嘛,死了就有無限可能,可能收複、也可能沒收複。
大家還是往好處想。
但是有天在評論區,被朱元璋嘲諷,趙匡胤急了。
“朕即便再怎麼欺負孤兒寡母,也沒有殺柴氏後人,對他們優待,與國同休。”
“李世民殺兄屠弟你不罵,光逮著朕一個人罵,是幾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