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憂天#】
【杞人憂天,是由一則寓言故事演變而來的成語,出自《列子.天問》。
這是一篇文言文,初中一年級上冊都要學習。
大致講的是一個杞國人整天擔心天會掉下來的事情。
杞人憂天,多用於嘲諷那些為本來不用擔憂的事而去擔憂發愁的人。
但是2004年,經過考古發現杞人是真的被隕石,也就是天外來石砸過。
而且不是一次,可能是兩次。
杞國是夏朝後裔,人口不多,周朝給了一個封地,經過不斷遷徙,杞人到了現在的山東新泰、寧陽附近,結果遇到了流星雨,被砸的天昏地暗。
根據史料記載,在春秋時期,杞國的確發生過幾次大的天災,常有隕石墜落。
如《史記》記載說:“魯莊公七年,魯國西北與杞國接壤)隕星如雨,與雨諧。”
《左傳》中也有過類似的記載:“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星隕如雨。”
如今,當地有南落星村、北落星村,有隕石星星山,還存在著許多巨型隕石堆。】
......
評論區:
〖這可能就是考古的意義吧,杞人被嘲笑了這麼久。〗
〖即便沒考古,史記左傳裡也寫了,隻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看書了解而已。〗
〖主要是那時候不知道是隕石,說不定以為天正在裂縫不知道啥時候就全塌了,擱誰誰不怕呀。〗
〖我說他乾嘛要憂天,換我我也憂啊。〗
〖昆陽城外四十萬大軍:我懂,我真的懂。〗
〖所以杞人憂天的真正意思,是看到了其他人未曾見過的苦難,災禍。也就有了其他人無法感同身受的擔憂。〗
〖終於有人為他們正名了,教材解析真的標準化了錯誤答案,都是批判杞人的。〗
〖因為教材並不需要真相,而且這種事情真相與否並不是特彆重要,重要的是背後的內核。〗
......
西周初年。
“王,我們想換個封地。”
躬身行禮,婁雲衢向姬發請求道。
婁雲衢,姒姓,大禹後裔,先祖因避禍改姓為婁,其名雲衢,號東樓。
周朝建立,封為公爵,一般稱作杞東樓公或杞東婁公。
姬發強忍著疼痛,沉吟道:“允。”
“旦,重新為他們選擇封地。”
......
大明,永樂年間。
“是啊,教材需要標準化,答案隻需要一種。”
進京趕考的士子聚在一起,無奈的吐槽,順便懷念宋朝。
優待士紳、刑不上大夫都是次要的,明朝雖然不比宋朝,但也不差。
他們懷念的是宋朝的科舉答題。
宋朝也考四書五經,和明朝一樣,摘錄一句話,問你的看法,再結合時政解析。
但是宋朝可以引用聖賢的觀點,也可以用自己的觀點,隻要你說的有道理,可以說服彆人。
所以,宋朝開宗立派的人比較多。
明朝當然也可以,不過難度比宋朝大多了,所以士子們懷念宋朝。
但很明顯,這群士子沒有受過清朝的毒打。
從不同的兩本書中各選一段話,然後截取半段,湊成一句話,再問你的理解。
你不僅要清晰的記得兩個半段話出自何處,用聖賢的觀點解釋清楚。
還要理解兩句話合在一起有什麼含義,再運用聖賢的觀點解釋。
當然,你也可以自命不凡,用自己的觀點解釋,不過得不了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