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李治:玉帝叫張百忍還和我有關係?_刷視頻:震驚古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刷視頻:震驚古人 > 第384章 李治:玉帝叫張百忍還和我有關係?

第384章 李治:玉帝叫張百忍還和我有關係?(2 / 2)

沒見過取皇帝聖人名字的。

“所以他得癔症了。”

說話這人,穿的是僧袍,頭上戴的是道巾,手中拿著的又是《孟子》,自號:三山。

旁邊還有一穿儒袍,手上卻拿著一本佛經的人,自號:青赤道人。

青赤向他行了個道家拱手禮,請教道:“所以兄長是認為他得罪了神靈,被神靈報複,所以得了癔症?”

三山起身,口念佛號,笑道:“賢弟此言差矣,若是神靈如此小氣,與人何異?”

“俗語有言:宰相門前六品官。”

“俗語又言:閻王好躲,小鬼難纏。”

“道、佛兩教皆有凡人成仙、死後成仙、鬼怪成仙之說。”

“亦如科舉,有世家子隻需一封書信即可為朝堂之官,也有窮家子,須寒窗苦讀數十載,才能偏遠之地為一縣之長。”

青赤道人笑道:“兄長顧左右而言他是何意?”

三山笑道:“後人證明不了神仙存在,亦證明不了神仙不存在。”

“連可遨遊宇宙,在月宮安家的後人都不知道神仙是否存在,我又怎知神仙是如典籍裡記載的一樣大公無私,還是像我等凡人一樣有著七情六欲。”

“更或者,像某些人自私自利。”

“賢弟難道忘了後人以蛙喻修仙之人的視頻?”

“焉知神仙是救贖者還是以我等為食?”

青赤道人口念佛號,勸道:“兄長,你著相了,該放下就放下。”

三山不語,笑了笑,繼續讀起孟子,“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

……

洛陽。

紫微城,迎仙宮。

武則天信道,也信佛。

因為佛教在她上位期間,給予了輿論支持,大抵是信佛多一點。

不過她和大多數華夏百姓一樣,什麼都信,又什麼都不信,一種很奇特的信仰疊加態。

在評論區,武則天很少看見商朝之前的人發表評論。

商朝的人,也多是帝辛與姬周的罵戰。

也不知是老祖宗們沒搶到,還是不想與後人交流。

老祖宗:多做事,少說話。

武則天想著若是搶到評論機會,得和老祖宗道個歉。

雖然自己是無辜的,用後人的話說叫:躺槍。

但自己何德何能啊,居然與黃帝並列。

況且自己國號與周,那人母親恰好也姓周,他還準備改名:周黃帝武則天。

國號在黃帝之前,名字又在黃帝之後。

若是不和老祖宗解釋一下,民間準會有人借機生事。

雖然自己已經立李隆基為太孫,並命他監國,表示了自己還政於唐的決心。

但李唐宗室並不會就此偃旗息鼓。

李隆基姓李,我也姓李,憑什麼就是他當太孫?

他們沒辦法直接衝著李隆基去,隻會衝著朕來。

隻要擊潰了朕的合法性,李隆基這個太孫自然也不合法,他們便有機會。

想到此處,武則天突然笑出聲來,嚇得在床尾的男寵連忙收回舌頭。

“與你無關,繼續。”

雞的腳叫雞腳,鵝的腳叫鵝腳,皇帝是真龍天子,皇帝的腳自然叫龍腳。

武則天繼續思考,雖說太孫有後來的安史之亂,但在這之前,也創造了盛世。

如今監國,處理的頭頭是道。

毫不誇張的說,李隆基若是一直這樣下去,不犯天幕所說的錯誤,是真的很有可能追上太宗的聲望。

“嘶~”

男寵不知怎麼了,牙齒突然閉合。

“拖出去,斬了。”

男寵連忙求饒,武則天揮揮手,宮人便把他的嘴堵上,拖了出去。

男寵嘛,和妾一樣,隻要長得好看、身強力壯,多的是。

純粹就是滅火器而已,談不上什麼感情。

五郎、六郎,朕都殺了,何況你一個剛進宮的。

想好立李隆基為太孫的時候,武則天就將握有權勢的男寵宰了。

至於武家人,罷官的罷官、流放的流放。

這群人還不領情,咒罵武則天,比忠心李唐、反對武則天的人罵的還難聽。

武則天不理解,武家隻有自己有腦子,其他的全是榆木腦袋嗎?

朕現在將你們罷官、流放,雖然失去了權勢。

但隻要你們不亂說話、不做些犯忌諱的事,朕死之後,太孫登基,看在朕的情分上,你們還會有條命。

將你們留在朝堂,都不需要等到朕死,太孫和群臣是真的敢把你們砍了,乃至滅族的。

一個個的不思感恩,居然還咒罵朕。

朕好心累。

“雉奴,媚娘想你了。”

人老了,除了愛回憶以前,還會對以前的美好時光加上一層濾鏡。

此時,武則天腦海裡的李治形象,像極了偶像劇裡的男二號,對女主言聽計從、深深寵愛、打不走、罵不走。

她說星星好看,他就要造飛船,上天為她摘星星。

但實際上……

武皇眼睛冒著寵溺的目光,卻突然看見後人言民間傳說玉帝名張百忍之事。

“雉奴,這不會和你有關係吧?”

鄆州壽張,即今天河南省濮陽市台前縣,有個姓張的家族。

北齊承光元年,公元五百七十七年,張家有個男孩降生,取名張公藝。

張公藝是個壽星,曆經北齊、北周、隋、唐朝。

因為其家族九代同居,親愛和睦,各朝皆有封賞。

北齊時,東安王高永樂詣宅慰撫旌表焉。

隋開皇年間,大使、邵陽公梁子恭親慰撫,重表其門。

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特敕吏加旌表。

到了唐高宗時期,李治前往泰山封禪,路過張氏家族的居住地。

便到他們家,請教當時已經八十多歲的張公藝一個問題。

“你家九代人,約九百人,共同居住在一個地方,是怎麼做到相安無事、友愛和睦的?”

張公藝命人拿來紙筆,揮毫潑墨寫下一百個“忍”字。

李治瞬間明悟,感慨道,若是家家如此,相忍為家。朝臣如此,相忍為國。那天下便能大治。

遂在縑帛上寫了四個大字“百忍義門”,賜給張氏家族。

張公藝家族便以“百忍”為堂號,稱百忍堂。

目前已知的百忍堂分支大約有五支,每個分支都有自己的字輩。

馬山張,分布在煙台、魯南、蘇北等地。

河南台前橋北張,也就是居住在張氏故地的一支。

百分張,分布在蘭州一帶。

另有兩支在江蘇宿遷,戰亂年間從山東總堂遷徙而來。


最新小说: 穿古俏寡修仙記 諸天從神雕娶妻赤練仙子開始 一片黑 柯南之另一個我 重生礦奴,卻成為人類救世主? 十年夢裡封妖,不想當人了 鬥轉江湖 聖靈天下 老太重生擺爛育兒,反得母慈子孝 有味道的神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