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馬從第三個女兒出生,就有一句口頭禪“女兒好啊,生女兒好。”
村裡人那時候背地裡說他,想生兒子生不出來,想瘋了。
後來天幕出現,見後世許多人都想生個女兒,倒給何馬解了燃眉之急。
如今說生兒子是建設銀行,生女兒是招商銀行。
但那隻是對部分想賣女兒,掙高價彩禮的人而言。
對於絕大多數父母來說,生女兒是建設銀行中的建設銀行。
養女兒可比養兒子花錢多了。
兒子想打遊戲、想買玩具、想這想那的,就可以父見子未亡、抽出七匹狼。
但女兒呢?
小手抱著你的臂彎,搖搖晃晃,奶聲奶氣的說,“爹地,我想要玩具嘛~~~”
“爸爸,我想去玩嘛~~~”
“爸爸,好爸爸,好不好嘛~~~”
ua~”
你能怎麼辦?
當然是當一個女兒奴咯。
雖然給何馬解了燃眉之急,風言風語少了一些。
但大家也知道後世是後世,大明是大明。
在大明,沒有兒子,就等著被村裡人吃絕戶吧。
兩人一死,女兒夫家若是心善一點,會來幫忙料理後事。
若是女兒夫家不心善,那就隻有看村人心不心善了。
但沒有兒子,就意味著沒有香火,沒有人祭祀。
總不可能指望外孫吧?
二人也想過招一個上門女婿,但還是那句話,窮啊。
人家憑啥來當上門女婿?
贅婿的地位是很低的。
你若有錢有勢,想找個吃軟飯的倒是簡單。
可你什麼都沒有,誰願意來?
乞丐都不願意。
隻要有口吃的,今天我想乞討就乞討,不想乞討就不去。
當了贅婿,還要去幫著做活。
不去還不成,不去人家就告官,縣老爺是要打板子的。
我當個自由職業者就能活著,憑啥要去當贅婿,累死累活的?
許多乞丐,是民,也就是民籍,良籍。
是因為故鄉遭匪、遭災等等原因,迫不得已而當了乞丐。
朝廷平了匪、賑了災,他們是可以回到原籍,繼續種自己土地的。
種自己的土地,娶一個妻子,孩子跟自己姓,不比當贅婿孩子跟彆人姓強?
所以,知道沈京兵等人要出海,老兩口就去跪求沈京兵,請他把何馬也帶上。
何馬年紀太大了,四十六歲,換現在也不算年輕了,何況明朝。
沈京兵苦口婆心的勸解,都是鄉裡鄉親的,他們掙到錢,大家可以出錢幫何馬納妾傳宗接代,但出海是萬萬不能的。
老兩口不同意,納妾生了兒子,要給兒子掙家業。
他們看在鄉裡鄉親的份上,可以湊錢幫自己納妾,但總不可能還會幫自己養兒子吧?
老兩口自認沒有這麼大的臉麵。
出海,掙錢,給自己還不知道在哪個婆娘肚子裡的兒子修個房子,存點錢給他娶媳婦。
沈京兵不同意,四十六了,彆說出海了,出趟遠門可能人就沒了。
但老兩口有頭是真磕啊。
陳大娘磕的尤為用力,妾生的孩子得管她叫娘,這就是自己親兒子。
沈京兵用力居然還把兩人拉不起來。
還是沈京兵的父親幫沈京兵答應二人的請求,二人才千恩萬謝的回家。
“爹,會死人的。”
“你們不是先要去倭島嗎?去了就找幾個倭人女子給他睡,隻要有一個懷上了,全了他的念想,他或許就不會想著出海了。”
……
倭島。
何馬是所有人當中,學倭語學的最快的,還兼職給百姓村的眾人輔導。
雖然有翻譯,但自己多少也得懂點。
“雅麻嘚,住手。”
“納尼,什麼。”
“四庫一,厲害。”
“雀奪麻嘚,等一下。”
“五馬一,好吃。”
看著年輕了二十歲,但扶著腰正在教授眾人倭語的何馬,沈京兵嘴角抽抽。
又看向正在幫明軍做飯的蒼井、波多、椎名三人。
這特麼學的是正經倭語嗎?
這三人是武士獻給沈京兵的,他大手一揮給了何馬。
大家也沒有怨言,姑娘還是江南的好,知書達理、身材柔軟。
倭國的沒有韻味。
自己等人乾出一番事業,還怕沒女人?
乾得好,說不準陛下還會賜給自己藩國公主。
雖然是下國公主,那也是公主啊,不比倭島娘們強?
又矮又瘦,一看就不像好生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