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於人情世故#】
【隻有奴性重的人才會執迷於人情世故。
他們在飯局上精心設計敬酒順序、遞煙角度,連朋友圈的點讚和評論都帶著社交目的。
同學會上,還會根據資產淨值切換方言口音。
他們自詡懂規則、會來事,但本質上不過是源於深層的奴性,是被社會馴化的成果。
心理學上的權力服從實驗告訴我們:當人對權威產生恐懼或渴望接納時,便會放棄自我判斷,選擇無條件服從。
這些人情世故的操作者,其實就是在通過極端印象管理向權力結構示好,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可控的角色。
把社交當生存,把逢迎當能力,把迎合權力結構當成人生必修課。
他們說這是成熟情商高,對比自己弱的人輕蔑以對,對比自己強的人卑躬屈膝,從來不相信平等,隻信等級。
真正的高情商是懂得尊重保持邊界,而不是委曲求全。
真正的成熟是內心有尺度,而不是外表八麵玲瓏,丟掉了自我。
彆再把扭曲當成熟,把諂媚當智慧,人生最珍貴的從來不是關係鏈,而是真誠平等與獨立的自我。】
......
評論區:
〖人情世故是奴性重?〗
〖斷章取義,節選自不要斷章取義,視頻講的是“執著於”!〗
〖我想到一個地方,但我不敢說。〗
〖人情世故必須得會,但也要不卑不亢,點到為止。〗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人生最好。〗
〖媚上者,必欺下!〗
〖領帶夾菜我轉桌,領導他爹我喊哥。〗
〖實際上成功者說什麼都對,失敗者的話和路邊野狗的狂叫沒區彆。〗
~~~~~~~
大秦,鹹陽。
李斯肩膀碰了碰叔孫通,小聲問道:“還不拿筆記?”
“???”
“這不是你們儒家的拿手絕活嗎?製定嚴厲、苛刻的禮儀製度,將它說成禮樂教化,本質上就是培養人的奴性。”
李斯說的是歪理,所謂等級、禮儀,即便是在最火紅的年代,也客觀存在。
除非六億神州儘舜堯,否則它將會一直存在,隻是時強時弱。
李斯知道自己說的是歪理,他就是想嘲諷叔孫通、嘲諷儒家。
多年前,始皇稱帝的宴會上。
始皇按照老樣子,撚起一塊肥肉,招手讓李斯上前,將肥肉撕下,遞到李斯的嘴裡。
李斯喜食肥肉,始皇和李斯的關係也很好,肥瘦相間的肉,始皇就會將肥瘦分開,將肥肉給李斯。
這已經是多年的習慣,大秦群臣早已見怪不怪。
但那天,儒家齊齊起身,說始皇用手抓肉沒有王者之象,又說李斯逾矩,嚷嚷著砍了他的頭。
始皇當然沒有聽儒家的砍了李斯的頭,但這個仇,李斯銘記於心。
這麼好的上眼藥的機會,不用太可惜了。
叔孫通淡然道:“哦~奴性重是我們儒家?我還以為是法家勒。”
“儒家重教化,導人向善。”
“而法家,人人皆有罪,人人皆需贖罪,也不知道誰的奴性更重!”
“胡攪蠻纏,以法治國,頂多隻是繁瑣了些,你要學後世的王朝嗎?”李斯想到這裡就很氣,若是後世沒有考古,各代王朝還真把秦法嚴苛、不講道理的罪名坐實了。
“以法治國?”叔孫通似笑非笑的盯著李斯,陰陽怪氣的問道:“陛下也在法律管轄範圍之內?”
李斯回道:“難道你們儒家能管天子之事?”
“當然了!周公輔政、共和執政,周天子不遵守周禮,周朝便開始敗亡。”
“後世以儒治國,霍光換帝,兩漢方有四百年。”
你李斯既然講歪理,那我也不和你客氣了,“以儒治國,還出了一位女皇帝勒。”
“若是以法治國,能有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