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3年,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開始在歐洲基督教世界流傳。
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大雅各的墓地,被找到了。
雅各的墓位於伊比利亞半島西北部偏僻山,區是由一個農民追隨星光指引找到的。
天主教會迅速承認並且傳播了這一消息,在墓地周圍人們發展出了一座城市,名叫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
聖地亞哥,是雅各的西班牙語名字。
偏僻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逐漸崛起,成為僅次於羅馬和耶路撒冷第三聖城。
朝聖者絡繹不絕,伊比利亞半島的基督徒也把聖地亞哥視為圖騰,是他們對抗南方穆斯林政權的精神支柱和保護神。
直到美洲殖民時期,西班牙士兵的戰鬥口號還是聖地亞哥。
在流行聖徒崇拜的中世紀歐洲,偽造聖墓和聖遺物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是最大、最知名的例子。
還有很多小聖墓發揮著地區性的影響。
16世紀,葡萄牙人抵達印度之後,傳教士和士兵們,又在印度發現了使徒聖多瑪的陵墓,還建起了一座教堂。
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對手穆斯林,也是造聖墓的一把好手。
除了瓦哈比派等少數教派,伊斯蘭教大多數派彆都有聖徒崇拜、聖墓巡禮的傳統。
聖墓的術語名稱是拱北,在華夏西域地區叫做“麻紮”。
敬拜聖墓就是上拱北或者遊墳。
早在中世紀,學者們就對偽造聖墓的普遍性有著清晰的認知。
生活在13~14世紀的大神學家,伊本·泰米葉曾說:這些著名的墳墓,其中一部分是絕對的謊言,在沙姆、伊拉克、埃及和其他地區的諸如此類的墳墓數不勝數。
同時期還有學者考證發現,四大哈裡發之一的阿裡的墳墓可能被搞錯了。
所謂的阿裡陵墓,其實是阿裡去世300年後,另一個人的墳墓。
伍麥葉王朝王朝創始人穆阿維葉位於大馬士革郊區的墓,也是另一個人的。
真正的穆阿維葉墓,位於大馬士革清真寺。
然而這座墓,卻被信徒當成先知呼德的墓。
先知葉海亞的墓,有人說在大馬士革,有人說在阿勒頗。
還有人聲稱,什葉派聖地卡爾巴拉的伊瑪目侯賽因陵墓,也是張冠李戴,侯賽因被砍頭後,埋葬在了埃及。
伊斯蘭世界核心地區的情況尚且如此混亂,邊遠地區就更誇張了。
為了攀附聖門弟子,南亞、東南亞造出了很多莫須有的聖徒陵墓。
泉州有座聖徒陵墓,當地傳說墓主人是先知的座下弟子。
但是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學者指出,陵墓的年代和傳說中的時代對不上,而且墓主人身份並不確定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
即使年代很近的聖墓,也不一定能確定真偽。
位於今天寧夏吳忠市的四期梁子拱北,墓主人是晚清帶領回軍對抗清朝的哲合忍耶派領導人馬化龍。
據說馬化龍被清軍處決後,他的屍首由一位阿訇秘密下葬,直到清朝滅亡後,教民才在當地建立起了一座拱北。
至於這個傳說是否可靠,恐怕已經難以考證了。
還有一些聖墓的主人身份撲朔迷離,比如西域喀什的馬赫穆德?喀什噶裡麻紮。
在當地人傳說中,墓主人身份不是中世紀作家喀什噶裡,而是十世紀的屠龍勇士海則來提毛拉。
與此同時,又有學者根據考古證據指出,這座麻紮可能早在佛教時代就是宗教聖地,墓主人可能另有其人。
2013年,中國考古學會宣布:在江蘇揚州曹莊發現的隋唐陵墓,墓主人確定為隋煬帝。
結束了隋煬帝陵被錯認幾百年的曆史。
在真隋煬帝陵被發現之前,中國一共有三個隋煬帝陵,分彆位於揚州槐泗鎮、陝西武功縣、河南洛寧縣。
其中長久被錯認為隋煬帝陵的是槐泗鎮,認定這座帝陵的是清朝大學士、揚州人阮元。
阮元認錯隋煬帝陵倒不是他故意造假,純粹是水平不夠。
當時沒有考古科學,隻能憑風水學和文獻傳說認陵墓。
阮元還很熱心的請揚州知府提了隋煬帝陵的匾額,出錢種了樹,修了陵寢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