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窮,你都做過什麼卑微的事?#】
天幕緩慢播放著網友的回複:
【初中時生活費丟了,去書包裡找饅頭渣吃,上課讀書餓到吐酸水,英語老師問我,我如實回答了,她給了我10元錢讓我先去吃飯,現在我快四十,還記得她,她叫王春香,按年齡早已退休。】
——————
【高中和家裡吵架,沒錢在學校吃飯,咖喱雞蓋澆飯14塊,我隻要白飯1.5元,讓阿姨可憐我一下給我澆點咖喱雞的醬,結果同意了,然後我就這麼吃了一學期,意外發現咖喱雞好吃的是醬而不是雞。】
——————
【十五年前,我生日,手裡僅有83塊錢,朋友們說慶祝一下。
七個人,我說我們一人吃碗麵吧,再點幾個涼菜。
“今天你生日,哪兒能光吃碗麵條,吃火鍋去!”
在小夥伴們熱情的推薦下,我硬著頭皮找了一個火鍋店,店麵看著小,心想應該會便宜些,走近一看:鍋底免費,蘸料免費,燴麵免費。
然後我點了80塊錢的素菜,小夥伴好像明白了我比較拮據,但是我堅持不讓他們付錢。
有人趁著點菜的間隙去買了蛋糕,買了啤酒以及西瓜。
點的素菜很快就吃完,小夥伴們也沒有加菜的意思,一直在那裡拚酒,然後我喊來了老板下燴麵。
“下幾份?”
“看你寫的是免費吧?”
“是的!”
“先下十份吧。”
十分鐘後,“老板再下十份。”
“兄弟,就剩八份了,都給你們下了!”
“好嘞,謝謝老板。”
走的時候,我多付了3塊錢。
後來,我經常光顧那家店,因為隻消費80塊錢,老板沒有任何嫌棄送的那18份麵。】
————
大明,洪武年間。
應天府。
“店家是個善人,大善人。”
“善有善報,咱們這時候怎麼就沒有這樣的善人呢?”
刀疤張嗤笑道:“王瘸子,八尺巷內的剩菜剩飯喂了狗不成?”
王瘸子訕笑著解釋道:“除了秦東家……”
隨後又小聲嘟囔道:“掙那麼多錢,給幾個大白饅頭又咋了,整天給些剩菜剩飯。”
“我算是明白什麼叫鬥米恩升米仇了,秦東家給你是情分,不給是本分,你還嫌棄上,有種你今天彆去吃!”刀疤張怒目而視。
王瘸子可不敢惹他,據說刀疤張曾經是軍伍之人,征戰多年,殺的沒有上百,也有幾十,不知是得罪了哪個上官,才落了難。
或許有吹噓的成分,但他臉上的刀疤和一身武藝做不得假。
附近的拍花子、人牙子,誰都得給他三分薄麵。
無他,打不過。
又不可能弄死他,刀疤張這人不愛管閒事,隻要你不惹他,不當著他麵做事,他就不管你。
所以落難的、進城討食的,都會來拜個碼頭,也不求他照拂,隻求自己買菜也好、乞討也罷,讓刀疤張去他們所在的地方逛一圈,彆讓人欺負了。
又因其居無定所,不是住破廟,就是打短工做些體力活混個住所,衣服雖然整潔,卻也破破爛爛。
隱隱約約之間,好事者便稱他為丐幫幫主。
天子腳下,首善之地,居然出了個丐幫幫主。
你是想造反?還是想說大明治下不好,居然連京城都遍地乞丐?
稱號是上午傳出來的,中午就被應天府衙役抓進大牢。
可宵禁之前,人就被放出來了。
據消息靈通者說,是太子殿下親自派人,讓應天府放人,還罵了應天府的老公祖一頓。
還有人說,是永昌侯和燕王親自去的。
人在傳播消息的時候,總會加上自己的想象,傳到最後,又成了陛下和皇後親自下旨讓放的人。
說這刀疤張是皇後娘娘的同鄉,臉上的刀疤是當年幫陛下擋刀所致,但因為犯了死罪,陛下將功折罪,留了他一條活路。
真真假假,百姓分不清,但知道這人背後有人關照。
即便沒人關照,光憑一身武藝,也沒人敢得罪。
被罵了,王瘸子也不敢還嘴,還要擠出一個諂媚的笑臉:“爺爺,孫子開玩笑的,您把我當個屁放了。”
“滾!”
“好勒,孫兒這就滾。”
~~~~~~
【小時候,父母雙雙下崗,襪子都是補丁,而且顏色都不一樣。
衣服都是哥哥剩下的,那時候的理想就是一定要長高,比哥哥高,就不用穿他的舊衣服了。
可惜,直至高中之前,我一直坐教室第一排。
家裡經常隻有米,沒有菜。
於是,我早上會提個菜籃子,去菜市場撿攤位丟棄的菜葉子。
每次彆人問我為什麼撿菜葉子呢?我都是回答:“我養了一隻兔子。”
有一次路過肉攤,那個滿臉凶惡的老板,隨手割了一塊肉,一聲不吭的,丟我的菜籃子裡。
我才知道,他們知道
我就是那隻兔子。
當然,我現在一切都很好。
關鍵是,後來,我真的比我哥哥高。】
——————
【小的時候,家裡種蘑菇,拿去賣,蘑菇白白胖胖的,特彆可愛,饞的不得了,就偷偷拿了兩個,烤著吃了,老媽看見,邊打我邊罵,那是賣錢的,你個嘴賤的吃什麼。打完我,我哭媽也在哭。
初中,沒見過甘蔗,撿人家吐在地上的碎渣吃,心裡還在想,這東西怎麼這麼好吃呀。
那時候一個星期隻有十塊錢,每天一個饅頭,隻能中午吃,餓得眼冒金星。
最難的時候,十塊錢被人騙走了,去餐廳坐在那裡,看快走了,過去,吃人家吃剩在桌子上。
高中,每個月生活費多了,有120塊錢,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錢。每天可以買兩個饅頭,開心壞了。
從來沒有穿過合身的衣服,都是彆人扔的,我媽撿回來縫縫補補。
那時候小,打工也沒人要,隻能去撿垃圾,有時候會撿到娃娃,寶貝的不得了。
現在好了,上大學了,可以去兼職,每個月能掙一千多塊錢,攢一攢,每月給家裡寄點錢,讓媽輕鬆點,不那麼勞累。】
大明,洪武年間。
“孝子啊。”
“後世的大學生不是和咱們的太學生一樣嗎?咱太學生朝廷每個月都要發放錢糧,後世的大學生不發嗎?”
“你也不想想,咱大明朝才多少太學生,後世十四萬萬人,有多少大學生,都發錢糧,再有錢也經不住啊。”
“是啊,而且太學生是官,後世的大學生可不是,想當官還要考公。”
“太學生也要考吧?”
“可他們已經是士了,有功名在身,有特權,這點後世的大學生比不了。”
“哎,我記著後世好像有軍校吧,這個好像要發工資,而且畢業就能當將領,你說咱們怎麼就沒個軍校呢?”
“有軍校你就能考進去?練武可比讀書花錢。”
“我這一身肉,不比那些文弱書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