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見過什麼樣的史盲?#】
【問:如何證明大陸板塊漂移假說?
答:非洲有黑人,美洲也有黑人。
曆史老師看了會沉默,地理老師看了會流淚。】
~~~~~~
評論區:
〖沒毛病啊,板塊不漂移,黑人怎麼去美洲?難不成是被白人的運奴船抓過去當奴隸的?〗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不對呀,昆侖奴不是賣過去的嗎?怎麼成勞什子大陸移動了?”
“用後人的話說:你沒有幽默細胞。”
“大陸板塊說的就是咱們腳下這邊地吧?”老農用力在地上踩了兩腳,“他還會動?”
“真像先生說的,咱們住在玄武背上?”老農疑惑的看著村裡唯一的讀書人。
“地震,或許會動吧。”
“海水會退,後世繁華的浦東,此刻還有大半被海水淹著呢。”
——————
【大三的時候我們去考察,從故宮出來的時候我們班一個女生指著後麵的景山對旁邊另一個女同學說:“我告訴你啊,明朝有個皇帝叫乾隆就是吊死在這的,可慘了!”
我忍了半天實在沒忍住,我上前一步:“那我問問你,崇禎該往哪吊?”
然後,我同學賞我了一個白眼,可能她覺得是個曆史盲。】
~~~~~~
評論區:
〖你用明朝的樹吊清朝的皇帝,我看你分明是想反清複明。〗
〖乾隆果然不是滿人,實錘了。〗
〖一個年近九旬的老頭,能有如此壯舉,不容易啊!〗
〖那和大人該情何以堪呢?〗
〖和大人學王承恩,也跟著去了。〗
〖康熙我孫子乾隆才吊死在煤山上幾年啊,忘啦!!!〗
〖真相了,崇禎是乾隆穿越回去自殺的,好讓大清早點入關。〗
〖兩人互換,崇禎去遊江南,在大明湖畔遇見了梅超風,就一起上了桃花島,所以沒有參加反清複明的天地會。〗
〖還跟黃老邪學了手彈指神通?〗
〖震驚,乾隆晚年死因成謎,或非自然死亡。〗
〖差評,沒有感歎號。〗
同樣一件事,落在不同人身上,結果是不一樣的。
數月前,便有人勸崇禎把樹砍了。
他說,“不必了,留著,讓朕時刻警醒。”
而現在,清朝乾隆帝聽到後人說自己掛在歪脖子樹上,隻有一個要求。
“把罪槐砍了!掘根!”
崇禎帝上吊的歪脖老槐樹,被順治帝加上鎖鏈,名曰“罪槐”。
又想起和珅,人老了,總是念舊。
這和階級、層次無關,人老了都會這樣。
“罷了,終究是個忠心的奴才。”
乾隆想著,自己死之前,讓和珅把家產交出來,賜他陪葬,再給他個美諡,也算全了二人的君臣情誼。
“也不知,他現在忙什麼?”
“或許忙著找高壽老人吧。”
江南。
和珅忙,很忙。
本欲離開,但架不住青幫盛情邀請,言有一匹駿馬送給和珅。
騎過馬的都知道,想讓馬認你當主人,你就得馴服他。
這馬確實俊,俊的俊。
又很瘦,典型的江南特產。
和大人馴馬功夫了得,瞬間攻破馬兒防線。
初入敵營,若微風拂柳,緩緩而進。
稍一會兒,氣息漸壯,如潮汐之退,緩緩而離。
聽牆根的前來彙報,引來青幫少君一頓嗤笑,對老太爺說道:“貪財、好色,鼎鼎大名的和珅,也不過如此!”
“你是這樣想的?”頓了頓,老太爺又看向幾個弟子,“你們也是嗎?”
“難道不是嗎?”
這才多少年,青幫怎麼就成這樣了?
想當年,青幫甚至可以左右朝政,和官員鬥。
現在……就這腦子,真就是碼頭上扛貨的民夫!
看向點頭的眾人,老太爺歎了口氣,“他這是做給咱們看的。”
“爺叔,為啥做給咱們看啊?”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的道理,老太爺懂。
沒有和弟子解釋,也沒有告訴弟子和珅和自己商量了什麼。
不管起不起事,都不能說。
人多嘴雜,青幫多的是喝了二兩馬尿,連爹娘都不認識的人。
隨便哪個大嘴巴說出去,青幫不死也要脫層皮。
——————
【高中的曆史填空題,秦實行了)以鞏固中央集權。
班上一個同學的答案:君主立縣製
曆史老師問這個同學:“你這個答案是怎麼來的?”
同學答:“秦始皇就是君主啊,然後又確立了縣這個製度。”
我到現在都記得曆史老師叉著腰,想發火又不知道從何發起,憋的滿臉通紅頭上冒煙的樣子。】
~~~~~~
評論區:
〖沒寫郡主立縣製就不錯了。〗
〖你彆說,你還真彆說,還真有點道理。〗
〖一時之間竟難以反駁。〗
大秦,鹹陽。
“其實也算有點道理。”
劉季湊上前,“義父,大秦若是有此考題,這樣回答,您會給分嗎?”
“當然不給!”
扶蘇也湊上前,一臉疑惑,“父皇,既然有道理,為何不給分?”
劉季正要給扶蘇解釋,就聽始皇說道:“扶蘇,你想明白了朕為何不給分,就知道如何當好一個帝王了。”
扶蘇呆愕的點點頭,不明所以。
這難道不是因為你看樂子嗎?
怎麼和為君之道扯上關係了?
微微側首,看向劉季,扶蘇問道:“義兄,果真如此?”
劉季點點頭。
“父皇,兒臣明白了。”扶蘇瞬間退回座位,皺眉思索。
始皇:……
父親說的話,不如一個認識數月的義兄說的話管用?
劉邦:果然是乃公,不管是什麼時候的乃公,都如此有魅力。
始皇:你會教兒子?
劉邦:當然。
始皇:劉盈。
劉邦:……
見勢不對,劉季訕笑兩聲,始皇虛揮一下手,他連忙退回座位。
——————
【大四有一天,一舍友:“新聞說李少紅又拍大明宮詞的續作了。”
我:“前作這麼經典,續作可不容易啊。”
舍友:“不過這次不是拍明朝的故事,而是拍宋朝…”
我:“停!什麼明朝?”
舍友:“大明宮詞啊,裡麵講明朝的太平公主。”
我:“大明宮詞講的是明朝的事情?大明宮是唐代長安最大的宮城,跟明朝沒關係,這劇曆史背景是唐代。”
舍友不信,堅持大明宮詞就是講明朝的,於是找來相關資料給他看,舍友沉默了。
我得意洋洋:“看,我說的沒錯吧,大明宮是唐朝的,大明宮詞是講唐朝故事的,如果續作拍明朝那應該叫紫禁城詞,漢代就叫未央宮詞,剛聽你說是宋朝,叫什麼名字?”
舍友:“大宋宮詞。”
我:“都跟你講了,大明宮詞是皇宮名稱加一個詞字,宋朝哪兒來的大宋宮。”
舍友:“就是啊,就叫大宋宮詞。”
我:“導演不可能這麼沒文化的,就算導演沒文化整個出品方拍攝組總有有文化的,不可能叫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