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梁,朱溫朱友貞:在軍事上,可能暫時可以抵擋住李存勖的攻勢,但是從朱溫的個人素質上來看,內政必然崩潰,滅亡也是早晚的事。】
朱友珪:等會,孤都準備弑父了,結果亡國之君不是孤的兒子,也不是孤的孫子,反而是孤的弟弟?
朱友貞:你都弑父了,朕殺你,有毛病嗎?
朱友文康勤):我改回原姓,你們一家人的事,我就不參與了。
朱友珪:若非賊老頭有意傳位給你,孤會弑父?你不死,孤不安心!
朱友貞:兄長且安心,朕和某個弑父的人不一樣,朕繼位之後,不僅恢複了你的官職和爵位,還將你風光大葬。
朱友文康勤):所以,你會保護我,對嗎?
朱友貞:當然不可能啦,死去的兄長才是好兄長,你懂事點,自己了斷,朕也不是沒人性的,會給你定個美諡,風光大葬的。
朱友文康勤):……
【後唐,李存勖李從珂:雖然李存勖即位後完全就是個昏君,但是如果是李存勖在李從珂的位置上的話,與石敬瑭的矛盾或許不會爆發,後唐倒是可以繼續存在,雖然社會狀況必然是慘不忍睹,不過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至少燕雲十六州不至於丟。】
雖然朕登基之後是昏君,但登基之前朕可是小太宗,也就是父王給的三支箭用完了,父王當初多給幾支,朕肯定遠超太宗、再造盛唐。
李存勖笑嗬嗬的講著後人曾經提過的段子,和身邊伶人逗樂。
伶人沒有回應,李存勖麵露不悅。
“朕講的笑話不好笑嗎?”
“你苦著臉乾什麼?”
伶人連忙跪地叩首,“天下,末代帝王的名字……”
李存勖繼位之後寵信伶人,還給自己取了個藝名“李天下”,要求伶人都要稱呼自己的藝名。
雖然是藝名,但畢竟是皇帝的藝名,直呼皇帝名諱,不合禮法。
李存勖又下令,命伶人稱自己為“天下”,下旨說“天下”是類似“縣官”、“天家”、“聖人”等皇帝代稱。
聞言,李存勖回過神來,才發現末代帝王叫李從珂。
唐末,沒幾個義子、養子,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節度使。
李克用手下有十三太保,李嗣源為大太保,是李克用的養子。
李存勖為三太保,是李克用的親兒子。
李存勖的兒子是繼字輩,李嗣源的兒子是從字輩。
更關鍵的是,李存勖還認識李從珂。
李從珂,原姓王,小字二十三,和李存勖同一年出生,還稍長李存勖幾個月。
乾寧二年,李嗣源率軍攻取平山,俘虜魏氏母子,並將魏氏納為妾室,魏氏之子王二十三也被李嗣源收為養子,取名為李從珂。
自己有兒子,李嗣源也有兒子,怎麼論也不可能是一個養子的養子,越過兩人的兒子繼位。
那就隻有一種可能,自己死後,是李嗣源繼位,李從珂才可能當皇帝。
按照唐末的習俗,加上對李嗣源的了解,李存勖很確定,自己肯定絕後了!
“邈佶烈!!!”李存勖咬著牙吼出李嗣源的小名,眼中殺意湧現!
~~~~~~
【後晉,石敬瑭石重貴:最逆天的一集,由於實在是不堪設想……所以具體假設還是留給評論區吧。】
同光年間的李存勖想弄死李嗣源,而天成年間李嗣源想弄死石敬瑭。
是女婿、還在戰場上救了自己的命,自己對他委以重任。
沒想到,最後不僅造反,還遺臭萬年。
天幕提及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李嗣源就知道他反了,隻是不知道是反的自己還是反自己的兒子。
石敬瑭上書請罪,言肯定是末代帝王逼迫他,才導致他走投無路造反。
嗬,造反就是造反,彆找理由。
李嗣源,明麵上安撫,暗地裡計劃著動手。
然而,石敬瑭也是同樣的想法。
最關鍵的是,石敬瑭不是直接扯旗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