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聽過來人的建議#】
【年輕人很願意聽“過來人”的建議,但問題在於你真的“過來”了嗎?
甚至,你“過”過嗎?
南巡圈地後,一大堆人下海,掙了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你去過嗎?
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搞,大a起步你參與了嗎?你賺錢了嗎?
國企改革無數人下崗,同時不少人低價掃蕩國有資產賺了一大筆,有你嗎?
基建鋪開,從土木工程的大學生,到大字不識的包工頭,無數人幾年之間賺下大筆家產,你賺過嗎?
互聯網兩次爆發,無數新貴誕生,哪怕期或者中期進去的打工仔,也能掙出個千刀家產,你呢?你參與過嗎?
這隻是商業方麵。
官場沉浮,你又參與過嗎?部級?局級?處級?
學術熬鷹,你又咋“過來的?
青椒有你嗎?長江有你嗎?副高職稱有嗎?教授、研究員乾到了嗎?
院士咱不提了,院士能指點我兩句我能倒立給人敬酒。
所以說到底,你過來啥了?
你不就是把日子過過來了,買菜做飯,打工領錢,這建議有啥毛用?
你但凡真的在什麼事情上“過來”過,大把年輕人願意聽你的建議。】
~~~~~~
評論區:
〖他們沒有成功經驗,但是自以為有很多的“失敗經驗”可以教你,讓你“少走彎路”。〗
〖我家裡的長輩一大堆失敗經驗指引我不要走彎路,我其實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為什麼失敗經驗不能指引人呢?〗
〖因為他們認為,他走a路失敗了,你走b路就會成功。
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認為你現在的情況和他們那時候還一樣。
他們想當然的認為a路失敗了,相反的b路就會成功,其實更大可能是ab都成功不了,真成功的是他根本沒看到的路。〗
〖他們的毛病不在於錯誤經驗指引人,而是在於缺乏辯證眼光的指引,不用發展觀、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不會實事求是。〗
〖同理:沒有辯證眼光,哪怕用成功經驗來指引,也沒什麼作用。〗
〖一個成語形容這種認為:刻舟求劍。〗
〖有的人認為自己活的久了就有經驗了,這特麼不是在遊戲裡掛機升級!〗
〖光升等級,不加屬性、不點技能、不刷裝備,不還是吊用沒有。〗
火熱的年代。
“辯證法,娃娃也不是隻會搞抽象嘛。”
他嘴角微揚,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可那笑意卻像浮在水麵的油花,底下沉著不易察覺的憂思與暗湧的怒意。
天幕播放“邪修帶娃視頻”之時,代珍、美男子、毅毅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極有默契地將話題輕輕撥開。
因為,他的孩子,多年前永遠留在了那片冰天雪地。
他他自然明白眾人的體貼,反而寬慰地笑起來,聲音帶著特有的豁達:
“我這個時空……但他在其他時空還活著嘛,他還在評論區給我打過招呼哩,還說等勝利了,回去生了娃娃,要拍照給我看嘞。”
他口中的那個時空,特指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一個小村莊所處的時空。
這個村莊的名字很奇怪,猛的一聽,還以為是山的名字。
下的反義詞:上。
苦的反義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