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試圖辯解:“但藏地、苗疆、西域、東北,這些疆域是在我朝才真正……”
“載湉兄,你這是倒果為因了。”孫德明溫和卻堅定地打斷了他。
“不是想吃就有飯,而是有飯才能吃。”
“若無曆代各朝不斷經營發展,積累了力量和經驗,何來今日之結果?”
微微搖頭,孫德明語氣轉而沉痛:“秦漢唐宋明,可有像你滿清這般,成體係地歧視、壓製,甚至毀滅人才與科技?”
“蒙元同為胡人政權,但它平等的歧視所有無用之人,其底層蒙古民眾同樣困苦。”
“而你口中的大清呢?”
“自康熙朝天下稍定,火器研究便被嚴格禁止,不止漢人,連八旗子弟都不得接觸!”
“太平天國時,清軍所用大炮竟還有大明永樂年間鑄造的,四百年前的老古董,這不可笑嗎?”
孫德明的語氣帶著明顯的譏諷。
“還有那《四庫全書》,看似文治盛世,十全武功,但被借編修之名查禁、銷毀的典籍又有多少?”
“紀曉嵐若非深諳出賣祖宗之道,如何能得乾隆歡心?”
“更有那傳承千年的欽天監,竟長期由西洋人主導。”
“直到道光年間和西洋人打起來了,才想起要換回漢人。”
“觀測天象,製定曆法,此乃國家根本之一,交由西洋人,載湉兄,您當真覺得妥當嗎?”
欽天監在清朝為五品衙門,由滿、漢官員同共同掌管。
其中設管理欽天監事務大臣一人,監正滿洲一人,漢一人,左監副滿洲一人,漢一人,右監副滿洲一人。
康熙八年規定漢監正改用西洋人,名曰監修。
康熙十四年裁保章正,每旗裁滿洲天文生四名、漢軍天文生三名、漢天文生八十名。
雍正三年任用西洋人為監正,六年增西洋人監副一名。
乾隆十年定監副以滿、漢、西洋人分彆擔任,特派大臣兼理欽天監事務,增設西洋人左右監副各一人。
乾隆四十四年以親王管理監務。
道光六年後不用西洋人,複設滿、漢監正各一人,滿、漢監副各二人。
光緒比孫德明更清楚為什麼這樣做。
他臉色微微發白,抬手似乎想阻止,卻又無力地放下。
孫德明卻並未停歇,他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敲在光緒心上:“那禁錮思想的八股取士,那被恢複並強化的跪拜之禮,種種弊端,被你們歸咎於大明。”
“但這紫禁城中,想必還存著大明的科舉試卷、禮儀典章吧?”
“載湉兄若有心,何不親自去翻檢對照一番,看看這其中的‘功勞’,究竟該算在誰的頭上?”
光緒閉了閉眼,再睜開時,眼中帶著一絲近乎哀求的神色:“德明,我不想爭論這些過往是非。”
“我隻想問你,現在,此刻,大清還有沒有救?該如何救?”
孫德明看著這位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憐憫。
他放緩了語氣,如同醫生麵對絕症患者:“載湉兄,我是學醫的。”
“我們這行當,有時候麵對無法挽回的局麵,最常說的話是……”他頓了頓,清晰地吐出四個字,“節哀順變。”
光緒的臉瞬間失去了最後一點血色。
“自古王朝壽數,難逾三百年。”孫德明繼續道,聲音低沉而肯定,“皆因積弊日久,矛盾深重,如同堆滿了火藥桶,隻差一顆火星。”
“欲要解救,無非兩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