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深思熟慮,郝玉米與先生進行了長時間的密談,最終決定推動建立一個由阿華、阿蘇、阿朝參與的“經濟協作區”。
阿蘇有相對完善的工業體係和尖端技術。
阿華有龐大的人口、市場和初級工業基礎。
阿朝……嗯,他是阿朝,有著重要的地緣位置。
郝玉米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合作誠意。
“從蘑菇彈到一顆螺絲釘的技術,隻要你們需要,我們都可以教!”
“咱們一方有技術,一方有人力和市場。”
“我們家重點放在重工業支援上,你們家可以先從輕工業起步。”
“咱們優勢互補,把生產出來的商品,賣到全球去!”
他甚至半開玩笑地對先生說:“要不,你們乾脆承認了那個《中美商約》算了?”
“雖然你們現在科技、軍事還差些火候,但有我們啊!”
“隻要你點頭,明天我們的航母和士兵就退役,集體入籍你們家!”
“咱們聯手,反向解放阿妹家!”
《中美商約》內容極為寬泛,包括締約方國民在彼方全境居住、旅行、經商、開礦、保有土地等權利,以及船舶含軍艦)在彼方任何口岸、領水自由航行和避難的權利。
條件看似“平等”,實則對當時積弱的華夏極為不利。
先生聞言,睿智的目光閃動,笑著回應:“你這個提議太跳躍了。”
“要不,咱們還是務實點,先把你未來心心念念的那個‘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搞起來?”
“雖然我們可能暫時吃點虧,但老祖宗說得好:吃虧是福。”
出乎意料的是,郝玉米在經過一番內心掙紮和利益權衡後,竟然同意了。
並且提出具體方案:阿蘇提供技術,阿華負責建造和日常管理,主權歸屬阿華,雙方在協商基礎上共同使用。
先生聽到這個答複,明顯愣了一下,隨後意味深長地笑道:“看來,後人提供的史料,也並非百分之百準確嘛。”
郝玉米歎了口氣,語氣帶著幾分自嘲和坦誠:“達瓦裡希,你是知道的,政治有時候是肮臟的。”
“很多事情,後人看到的隻是結果,或者是出於某種政治需要而被修飾過的‘史實’。”
更讓先生感到震驚的是,郝玉米接下來透露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決定。
他準備在即將召開的阿蘇大會上,進行深刻的自我批評,並重新、更全麵客觀地評價大胡子的功過是非。
這次大會,他打算廣邀全世界赤色組織和工農組織參加,搞成開放式的會議,不再像以前那樣關起門來搞。
郝玉米甚至懇請先生親自赴蘇,為他坐鎮壓場。
因為他很清楚,大胡子之後,先生在赤色陣營的威望無人能及。
這件事,郝玉米起初是沒有想過的。
但當他結合天幕啟示,深入反思後,驚恐地發現,正是他對大胡子那份過於片麵和情緒化的“秘密報告”,在國內外的思想領域埋下了巨大的混亂和分裂的種子。
這無疑是導致未來阿蘇分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想到未來那些人如何對待他和他的政策,他就不寒而栗。
他在高層內部商討此事時,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
但這反而堅定了他的決心。
敵人越是反對,越說明我乾得對!
他看透了,那些激烈反對的人,很多是擔心未來他們自身或其家族利用混亂攫取國家財富、成為寡頭的路徑被阻斷。
將來的寡頭,不是他們的兒孫,就是親戚!
思想混亂,關他們屁事?
越亂,他們越好火中取栗!
郝玉米很清楚,即便是未來,那個赤旗落地的年代,阿蘇境內依然有無數像保爾·柯察金那樣懷著純粹理想主義的人。
所以他決定繞過高層,直接走底層路線。
他與這些普通的“保爾們”交談,坦誠自己的錯誤,說明重新全麵評價大胡子是為了正本清源,阻止思想混亂,避免阿蘇家走向亡國的深淵。
這些基層的“保爾們”被感動了。
一個敢於承認錯誤、勇於自我批評的領袖,不正是他們理想中的樣子嗎?
人性便是如此,自己或許難成完人,但卻真心願意與君子同行。
這些理想主義者能動員起來的力量,是那些官僚難以想象的。
最終,郝玉米向頑固的高層發出了最後通牒:
“如果你們不同意,我就隻好和保爾們一起去彼得格勒的斯莫爾尼宮了。”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