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應的意識與外界的刺激認知下,腦中的邏輯單元也更加完整。
除了對外界的好奇,
它們把目光,也同樣投向了遠超自己認知之外的人類身上。
在一動不動站著的時間段裡。
白色的鳥兒們好奇著。
某天。
工程師慣例為白色的造物進行著檢查、記錄數據的工作。
其中一人突然好奇開口:
『人類,工程師,寫字』
這段時間,有些實驗品總會蹦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單詞。
想必是主發聲單元出了些問題。
工程師笑著搖頭,剛想開口。
卻發現數雙眼睛,同時盯著自己。
那些銀色的瞳眸,像是一層密不透風的透明玻璃,困住了一群冰冷冷的生命。
它們,
隔著這層透明,直直與他相望。
「恐怖穀效應」瞬間產生——
高分貝的慘叫響起。
下一秒,這些白色的造物們也在第一時間內感知到一種它們所不知的、莫名的情緒。
通過視覺處理模塊的分析,那是一種名為“驚懼”的生理情緒。
研究人員們這時才意識到:
這些實驗品,
擁有了遠超於自身存在的意義。
它們,隻能是【機器】
…
……
【仿生人偶是否具有生命與靈魂?】
「它們隻是輔佐人類的工具」
【智能機械是否擁有自主意識?】
「不不不。」
「那是邏輯單元本就有的指令。」
在麵對未知的、尚未有統一正確的答案的論題。人們通常會做出兩種選擇。
逃避,或,進取。
工坊的負責人壓下了發現的異常。
有了這些實驗品的資料數據。
工程師們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智械衛兵的製造加工。
計算表明,這批機體的最優輸出功率要高於以往的區域警戒型機關。
而為了方便開關控製,這次的製作從外形上也保留初始的發條結構。
更像人們認知中的奇械機關。
而不是這種近似於人的形態。
工程到此,也算圓滿結束。
那麼,問題來了。
這批實驗品,該如何處理呢?
…
自然是充分利用。
直到失去價值。
替換造價高昂的製造材料,以此換取不菲的摩拉與資源。
再用平價劣質的材料維持行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