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老將,皆是大唐開國的肱骨之臣,他們陪著李世民從太原起兵,一路披荊斬棘,打下了這萬裡江山。
在漫長的歲月裡,他們曆經風雨,與大唐同呼吸、共命運,為大唐的穩定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昨夜,因為張亮的離去,兩人同榻而眠,相互慰藉。
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夜的相聚,竟成了他們人生的最後告彆。
第二日清晨,當馬周前去探望他們的時候,卻發現兩人都已經含笑長眠,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他們為之奮鬥了一生的大唐。
自此,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再無一人存世。
這些功臣們,每一個都有著傳奇的經曆和卓越的功績,他們是大唐的脊梁,是李世民開創盛世的得力助手。
他們的畫像高懸於淩煙閣內,接受著後世子孫的膜拜。
如今,他們的離去,不僅僅是一個個生命的消逝,更像是一個時代的落幕,讓整個大唐都陷入了深深的緬懷之中。
那天的葬禮,場麵莊嚴肅穆,無數百姓自發地走上街頭,為這些曾經的英雄送行。
李璟祐身著麻衣,頭戴孝帽,哭得撕心裂肺。
這些老頭,都是看著他長大的爺爺輩,從小就對他寵愛有加。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給予了他關懷教導,教會了他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
如今他們相繼離去,李璟祐心中的悲痛無人能懂,他比誰都要痛心疾首。
李承乾靜靜的站在一旁,麵容憔悴,眼神空洞。
他再也流不出一滴淚來,所有的悲傷都已經在心底乾涸。
他隻是默默地牽著李璟儀的手,一言不發。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李璟祐再也沒有和他說過一句話,父子之間的關係,仿佛被一道無形的鴻溝所阻隔,再也難以跨越。
乾武十七年的元日,本該是闔家團圓、充滿喜慶氛圍的日子。
長安城中張燈結彩,大街小巷都彌漫著節日的氣息。
百姓們身著新衣,走親訪友,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城市。
可在這一片熱鬨祥和的景象之中,皇宮內卻彌漫著一股異樣的冷清。
李承乾早早地便起了床,他望著窗外那熱鬨的街景,心中卻沒有一絲喜悅。
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了以往元日時一家人團聚的溫馨畫麵。
曾經,每到元日,他們都會在謹身殿內舉行家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他和蘇芷會一起下廚,精心準備一桌豐盛的菜肴,孩子們則在外麵你追我趕,嬉戲玩耍,整個宮殿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可是如今,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他想起了李璟祐,如今卻與他形同陌路。
他知道,父子之間的矛盾已經越來越深,難以調和。
他多麼希望,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能夠和兒子坐下來,好好地談一談,化解彼此之間的隔閡。
他派人去請李璟祐來一起吃飯,希望借著這個機會,能讓父子關係有所緩和。
可帶回的卻是李璟祐拒絕前來的消息。
李承乾的心中一陣刺痛,他默默的坐在桌前。
那一天,李璟儀跟著蘇亶,將自己親手包的餃子送給了李承乾。
李承乾看到李璟儀的那一刻,心中湧起了溫暖。
他和蘇亶一家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
然而,這頓飯卻吃得並不團圓,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心事,飯桌上的氣氛顯得有些壓抑。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謹身殿,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承載著他無數的回憶。
曾經的歡聲笑語,如今都已化作了無儘的沉默。
靈犀兒,沒了你,這年,可真是沒有一點年味啊。
李璟儀也知道了父皇與哥哥之間的矛盾,她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勸慰,希望能化解他們之間的隔閡。
每次她都滿懷期待的在兩人之間奔走,可無論她如何努力,兩人對她的態度雖然依舊溫和,卻都堅決地讓她不要插手此事。
她看著父皇日益憔悴的麵容,又想到哥哥那倔強的眼神,心中感到十分難過。
她不明白,曾經親密無間的一家人,為何會走到如今這步田地&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