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暖陽溫柔地灑落在村莊,給這片土地添了幾分生機。
蘇惠和蘇裕即將啟程返回邕城,飯店與木瓜絲廠明天便要恢複正常運轉,開啟新一年的忙碌。
蘇渺和父親蘇元正卻並不著急返程,他們肩頭扛著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落實木瓜絲的晾曬場地。
隨著市場對木瓜絲的購買需求一路水漲船高,那曆經過兩次擴充的小廠,如今已顯得捉襟見肘,晾曬空間嚴重不足,成為限製產量增長的一大瓶頸。
蘇渺心中早有一番謀劃,她考慮將村裡自家院子改造成分廠,專門雇人製作木瓜絲半成品。
具體來說,就是把木瓜的預處理和晾曬環節放在村裡完成,而後將曬好的木瓜絲運往邕城,進行後續加工。
此前,蘇渺已和二伯提過這個想法,二伯當時滿不在乎地說,直接用村裡的晾曬場就行,反正那是公用場地,誰用都一樣。
蘇渺覺得不妥,正因為是公用的,才更容易產生糾紛。
拿公共的資源來做私用,難免會引起彆人的不滿。
說得透徹一點,一次兩次還好,長期這麼使用,彆人看到你家這生意賺得盆滿缽滿,心裡難免會泛起酸味。
而且木瓜絲的生意不停,晾曬場地就得一直用,碰上村裡人也要曬東西的時候就得另外找場地,這樣就很被動了。
再者,木瓜絲廠未來是要走向規模化的,生產衛生、操作流程都得實現規範化、可控化,要是用公共晾曬場,根本無法達到這些要求。
所以蘇渺的想法是,另建一個正規的場地,招幾個全職工人,由二伯母來進行管理。
這本是能給村裡創造勞動崗位的大好事,可幾個叔伯卻依舊覺得,用蘇渺家院子改造不太妥當。
二伯皺著眉頭,一臉擔憂地說:“改成了廠子那以後還怎麼住嘛?過年過節的還是要回來團聚的?”
四伯則在一旁附和說:“是啊,這是你家祖宅,香爐還在的,最好不要動,我們看看還有沒有彆的地方合適。”
蘇渺苦難的說:“之前倒是也想過新建一個小廠,但是從零開始建設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如今我們的木瓜已經長成了,能夠在半個月內搞定晾曬場地,我們就可以擴大產量了。
還有之前二伯說的增加木瓜種植麵積的事情,也是要提上日程來的。”
四伯戳了戳沒說話的五伯,說到:
“老五,你現在是村主任,想想辦法,有沒有其他現成的地方。”
五伯在那巴巴的抽著水煙,沉默地想了想,突然想到什麼,說:“魏家二兒子那起了一半的院子怎麼樣?”
他這麼一說,幾個叔伯瞬間想起來了。
“哦哦!就是前兩年魏家老二說要回村蓋大院子,弄了一半又撂挑子不乾的那個?”
“是啊,當時和村裡要了好大一塊地,還以為他要建皇宮呢!
後來弄了一半就扔那了,要不去和魏家兩老商量一下?讓魏老二賣過來?”五伯提議道。
蘇渺和蘇元正對視了一眼,滿臉疑惑他們還真不知道村裡還有這麼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