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陽光依舊帶著灼人的熱度,在街道上灑下一片刺目金黃。
過了一會兒,蘇渺看到方正從遠處騎車回來。
她一大口將汽水喝完,把空瓶子還給正在櫃台後麵打瞌睡的小賣部老板,又掏出錢買了一瓶新的。
方正將自行車停穩,說:“渺渺,久等了,我們回去吧。”
“正哥,不急,現在時間還寬裕。你也辛苦了,先喝瓶汽水吧。”
方正擦了擦額上的汗,接過汽水瓶,“噸噸噸”就喝下了半瓶。
蘇渺關心的問:“剛才那位工人怎麼樣了?”
甜滋滋的汽水劃過喉嚨,解了方正一點渴意,他回答道:
“醫生說可能是中暑了,要打針補水,我送到就回頭了,具體也不清楚,不過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他是新來的,不懂得度量,拚了命的乾,就倒下了。一般來說,這樣熱的天氣,我們都得時不時去喝點水,喘喘氣兒的!”
蘇渺看了看太陽,感慨道:“雖然現在已經算是秋天了,但是中午的溫度還是很高,工人們露天作業真是辛苦。”
“你們邕城現在是什麼天氣?是不是更熱?”方正好奇的問。
“熱啊!熱極了,三十多接近四十度的天氣,又悶又熱,就像蒸籠一樣的。
得到10月底才能慢慢的涼快下來,有時候暖冬,我們甚至能穿單衣過年。”
蘇渺誇張地扇著風,仿佛邕城的熱浪就在眼前。
“誒喲!這南北差彆可真是太大了,我們11月份就要下雪了你們才剛開始涼快,哈哈哈哈!
這樣看的話,怪不得你們能種地的時間比我們要長這麼久呢。
那你們農村出外地打工的人是不是比較少,畢竟家裡能種的東西多。”
蘇渺搖了搖頭,說道:“近幾年還是有很多人南下打工的,畢竟出去打工的收入要比在家務農要高不少。
特彆是有些家裡田地少的年輕人,就比較向往出去闖一闖,但是家裡老人覺得打工不是正經營生。”
方正點點頭,臉上掛著質樸的笑容:
“也對,你們靠近羊城那邊,要打工首選是南下,我們靠近京城就是北上。
畢竟城裡人大多有工作,做不慣這些太操勞的活,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農民工來做了。
這幾年來的人越來越多,出門在外都是互相幫襯,就像剛才喊我的幾個,就是我的老鄉。
還有好些人分散在彆的工地或者做彆的工作,平時大家都要定時聯係的。”
蘇渺思緒飄遠,農民工這個叫法,大概是從84.85年才開始有的。
在更早些時候,對於進城務工的農村戶口居民沒有製定的稱呼,有人稱他們為“民夫”。
但是這個詞在古代是指迫從事勞動、負重苦乾的農民,帶有一點歧視意味,所以並不被農村人所接受。
於是後來就逐漸改為了“農民工”,或者直接簡稱為民工。
隨著開放的深入,城市建設的進程加快,所需勞動力的缺口也越來越大,這時就開始有大量農村勞動力湧入城市。
他們少部分能成為正式工,大部分以臨時工的身份,從事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