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集訓隊裡突擊住校半個月不同,進入大學,是真真正正要體驗長時間的集體生活了。
之前集訓隊的半個月,雖然也是住校,可集體生活基本被學習任務填滿,精神高度緊繃。
基本上隻有睡覺時間在宿舍,看了一天的書洗漱後倒頭就睡,根本沒精力去在意、去思考其他瑣碎之事。
在那樣高強度的節奏下,即便舍友之間可能存在一些小摩擦、小矛盾,也因為無暇顧及,始終沒能被放大,悄然隱匿在忙碌的時光縫隙之中。
大學的課程雖然也是繁重,但與高三相比,課程的安排更為寬鬆,課餘空閒時間也多了起來,大家在一起相處的時間也更長了。
而且,步入大學的青年們,自主意識也更強,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想法。
如此一來,彼此之間需要磨合、需要相互適應的地方也就更多了。
蘇渺默默祈禱自己能夠遇到,像上輩子那般誌同道合、親密無間的好舍友。
但是,合拍之人的相遇一向是可遇不可求,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心理建設和物資準備。
對,物資準備!
從上一世她親身圍觀的幾場寢室大戰中,她總結出宿舍矛盾主要的幾個產生原因。
第一種,也是最為常見和普遍的一類,就是生活習慣的不同。
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地域的同學,生活習慣可謂千差萬彆。
比如有的人習慣早睡早起,有的人則習慣熬夜晚起;
有的人對於內務比較講究,而有的人則相對隨意。
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習慣差異,日積月累,就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引發舍友之間的矛盾爆發。
第二種,則是因為不注重邊界感所產生的。
而這類問題,很多時候又集中體現在同學們互相借用東西的過程中。
雖然大家都有補貼,但是大部分同學都不是特彆富裕的情況。
平日裡,若是遇到急事,偶爾借用一次兩次,大家都會爽快答應。
畢竟出門在外,同學之間相互幫忙,行個方便都是正常的。
可若是太過“不拘小節”,借東西借上了癮,久而久之,順手得就跟拿自己的東西沒兩樣,全然不考慮物品主人的感受。
一次兩次或許尚可忍耐,可長此以往,任誰的心裡都會產生不滿,矛盾自然也就一觸即發。
第三種,就是利益衝突了。
誰評先進,誰得獎學金,誰能考研,繼續深造,畢業後誰能分配到更好的單位……
這些關乎個人前途命運的利益紛爭,一旦處理不當,就極有可能在舍友之間引發激烈的矛盾衝突。
蘇渺要做的第一步是準備好自己的生活用品,至少先保證不用向同學借用,減少麻煩彆人的可能。
之前住校時的用品都在邕城,千裡迢迢的運來不值當,蘇渺和父親去市場買新的。
今天購物的大致方向是:種類齊全,重在好用和性價比,不需太過出挑,蘇渺一直覺得適當的中庸,是收獲平靜生活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