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倆一路疾馳,終於在下午兩點的時候進了城。
城市的喧囂讓緊繃的神經漸漸放鬆下來,蘇渺趴在車窗上,看著外頭穿梭而過的人群,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路過火車站時,那座彆致的建築吸引了父女倆的目光,兩人停下車進去參觀了一番,並以此為背景合了個影。
這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典型的德國風格日耳曼式建築。
一眼看去,最顯眼的除了售票廳門楣上方的拱形大窗,還有高高的鐘樓。
圓頂下裝飾著四個圓形大時鐘,據說設計者是用此替代隻可用聽覺感知的教堂鐘聲,既增添了視覺觀賞性,又為旅客提供了看時的方便。
屋頂瓦麵下簷開出的三角形和半圓形上下交錯的小天窗,如同靈動的音符,為建築物增添了曲線美,同時也讓室內充滿了明亮的光線。
牆角方形的花崗岩石塊、高高的基座台階、棕褐圍欄,共同賦予了這座洋式老車站玲瓏剔透之感,又彰顯出厚重堅實的恒久性。
再往前麵的大道開了一段路,蘇元正指了指前麵一家看起來很新的招待所,說:
“渺渺,我們就住這個招待所吧,看起來很新,還是國營的。”
招待所是一棟灰白色的三層小樓,門口掛著“青年招待所”的牌子。
辦理入住時,前台的中年女服務員看了他們的證件,知道他們是千裡而來後,熱情地推薦道:
“同誌,你們來得巧,我們招待所離趵突泉很近,這兩天正好有燈會,晚上去逛逛正合適。”
招待所的環境還不錯,雖與昨晚的不能相比較,但是乾淨整潔,夠用就行了。
兩人中午隻將就吃了點乾糧,放了行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去找點好吃的。
前台大姐給他們指路:
“往前走到路口,往東再走兩百多米就是芙蓉街了,咱們泉城的特色那兒都有。你們逛好了就往反方向走個二十多分鐘就到趵突泉公園了。”
往市中心離住好就好在這點,商業和景點密集,不用跑老遠,走著就能到了。
但是當父女倆走到大路時,看來看去懵了,東邊是哪邊?
他們平時之路習慣說上下左右的,東南西北還真是分不太清楚。
蘇元正看著女兒,有些無奈地問道:“渺渺,這……東邊是往哪兒走呀?”
“爸,你彆急,先讓我掐指一算……”
蘇渺抬頭,想要根據太陽的位置判定方向。
好家夥!早上晴空萬裡,現在雲層比她臉皮還厚,找不著一點太陽。
蘇渺放棄地說:“爸,我們還是問路吧,普通話普及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讓我們有嘴走天下。”
得了本地人的指引,終是順利到達了人流不斷的芙蓉街。
芙蓉街中芙蓉泉,兩旁都是老式商鋪和老房子,本地有句話,“三座大山看不見,一條路上皆黃金”。
這可以體現出芙蓉街在泉城的地位,這裡鄰近曆代兩大府衙、貢院、府文廟及古城主乾道,也是古時候文人墨客飲酒賦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