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木瓜絲和軟薑糖的市場需求已經很大了,蘇渺計劃要做產能布局優化。
之前,在小胖哥的幫助下,她購入了兩條自動包裝的流水線,告彆了純手工包裝的階段,生產效率有了極大的提升。
如今,她要將木瓜絲和軟薑糖的生產線完全分開,今後邕城作坊隻負責生產軟薑糖,而村裡的廠子進行木瓜絲的全流程生產。
木瓜園經曆了擴充了兩次,連成了很大的一片木瓜林。
在保證自有原材料種植的同時,對外收購木瓜的方式也並沒有變。
長期以往,本村和附近村民們,因著這個生意,自覺地在閒置土地上種植了木瓜,這樣一來,可供給夠蘇記的木瓜就十分充沛的了。
既然生產流程發生改變,那麼工作間也要進行調整。
村廠工作區分為木瓜清洗間、切絲間、晾曬場、備用烘乾間、醃製間和包裝間,其中切絲間和包裝間已經實現了半自動化,之後蘇渺還會對其他環節再進行升級。
作坊裡,拆除了原木瓜醃製車間,與熬糖間打通後麵積擴大一倍,新增8組傳統灶台。
雖然小胖哥說找到了一種可以自動加熱和攪拌的機器,但是蘇渺還是決定保留傳統的灶台大鍋,用人工熬糖的方式才對得起“傳統”兩個字。
桂區是產糖大省,他們又是寧縣人,小胖哥的叔叔已經調回寧縣糖廠做廠長,他們可以直接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到大量的原料。
產量要提升,人手就必須充足,在原基礎上,村廠和作坊各擴招3名員工。
新來的員工要進行嚴格的培訓,才能真正進入到生產環節。
在村廠,二伯母負責帶著新人穿梭在各個工作間。
清洗間裡,水流嘩啦啦地衝刷著木瓜,老員工手把手教新人如何挑選優質木瓜,剔除有瑕疵的部分;
切絲間的半自動化機器嗡嗡作響,新員工好奇地看著傳送帶將切好的木瓜絲送出來,老員工則耐心講解操作注意事項和簡單的維護方法;
晾曬場上,大家一起將木瓜絲均勻鋪開,感受著陽光和微風的輕撫,老員工分享著判斷晾曬程度的經驗:
“看這木瓜絲的顏色變深,水分蒸發,摸起來不黏手,就差不多了。”
作坊這邊,熬糖工作間裡飄出陣陣香甜的氣息。
老員工們圍在傳統灶台上,一邊攪拌著鍋裡翻滾的糖漿,一邊給新員工講述熬糖的訣竅。
“火候很關鍵,火太大容易焦,火太小熬不出味道。你們看這糖色,要熬到琥珀色才好。”
新員工們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著鍋裡的變化,時不時拿起大鍋鏟學著攪拌。
培訓期間,蘇渺也沒閒著。
她每天都在村廠和作坊之間來回奔波,查看生產進度,解決遇到的問題。
產能提升的同時,蘇渺更加注重產品質量。
她製定了嚴格的質量檢測標準,從原材料的驗收,到生產過程中的抽檢,再到成品的檢驗,每一個環節都不放過。
村廠的木瓜絲,要經過色澤、口感、鹹度等多方麵的檢測;作坊的軟薑糖,要檢查糖的硬度、薑味的濃鬱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