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願者們被分成小組,輪流扮演引導員和觀眾,在模擬場景中練習。
蘇渺這組抽到的情景是“為英語不好的日本遊客指路”。
“こんにちは你好)。”
蘇渺用剛學的日語問候,然後放慢語速用英語問“"canip?”
同時配合標準手勢指向谘詢台方向。
扮演日本遊客的男生故意裝出困惑的樣子,用帶著濃重口音的蹩腳英語說:“siing...here?”
蘇渺立刻反應過來,拿出場館地圖,指著遊泳館位置,同時做了個遊泳的動作:“siingpoo,thisay.”
她特意放慢語速,確保每個詞都發音清晰。
在一旁觀察的李教練滿意的點頭,“很好!蘇渺同學靈活運用了多種溝通方式,這正是我們需要的。”
接下來的情景越來越複雜:有“突發心臟病的老人”,有“走失的兒童”,甚至還有“醉酒鬨事的觀眾”。
蘇渺在應對"媒體記者追問敏感問題"時稍顯緊張,但還是順利完成了任務。
培訓接近尾聲時,領隊突然宣布加試一項應急演練。刺耳的警報聲驟然響起,廣播裡傳來冷靜的指令:
“緊急情況,所有引導員立即就位,準備疏散觀眾。”
蘇渺心頭一緊,迅速跑向指定位置。
按照培訓手冊上的流程,她需要引導所在區域的觀眾有序撤離。
“請大家保持冷靜,跟我往這邊走!”
她抬高聲音,同時做出引導手勢,為觀眾們指出撤離的方向。
想象中的“觀眾”,也就是其他誌願者們,配合地跟隨她向緊急出口移動。
整個疏散過程隻用了七分鐘,比預定時間還快了一分鐘。
王教官滿意地記錄著各組的表現,在最後總結時特彆表揚了北區組:
“反應迅速,指令清晰,在混亂中保持冷靜和清晰的頭腦。
不過,今天的觀眾是由我們誌願者扮演的,在真實情況下,並不一定會這麼配合,這也是要你們做好心理準備的。”
夕陽西下時,一天的培訓終於結束。
蘇渺的雙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嗓子也因為不斷重複指令而有些沙啞。
但她心裡卻充盈著一種奇妙的滿足感,仿佛這一天讓她觸摸到了某種更高遠的東西。
大多數誌願者都坐著休息,準備乘車回學校,蘇渺卻鬼使神差地回到了場地中央。
夕陽為草坪鍍上一層金邊,空曠的看台在暮色中顯得格外寧靜。
她慢慢轉了一圈,仰頭望著這個即將見證亞洲體育盛事的宏偉建築。
“覺得怎麼樣?”一個聲音突然響起。蘇渺回頭,看見程慧老師不知何時站在了她身後。
“很震撼,也比想象中更有挑戰性。”蘇渺誠實地回答。
程慧微笑著走近,與她並肩而立:
“知道嗎?十年前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中國幾乎無法舉辦這種國際大型活動。現在,我們不僅能辦,還要辦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