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初的夏夜,蟬鳴未歇,蘇家村村委會的辦公室被燈照得透亮。
二十多位村民代表圍坐四周,有的光著膀子,肩頭搭著藍布毛巾,有的穿著洗得發黃的確良襯衫,袖口卷得高低不一。
煙袋鍋的火星在暮色裡明明滅滅,空氣裡混著泥土、汗水和剛割下的稻穀氣息。
蘇五伯坐在主位,敲了敲搪瓷缸子,聲音帶著村支書的威嚴:
“今天將各家的戶主都招過來,主要是為了元正家廠子擴建的事情。我們先讓他說說,是有什麼章法。”
蘇元正站起身,筆挺的藍襯衫在眾人中格外突出。
他將一疊油印的福利方案推到桌子中央:
“各位兄弟姐妹,鄉親們,我們廠子在村子裡已經建了不短的時間了,非常感謝大家平日裡的支持。
如今我們生產的木瓜絲銷量很不錯,不止在桂區範圍內賣,從上一年開始就賣出省了。”
蘇渺的四伯非常捧場的笑道:
“這多好啊!喜歡木瓜絲就等於是喜歡我們種出來的木瓜嘛,元正啊,多虧了你建這個廠子,讓我們多了一筆收入啊。”
旁邊的幾個叔伯也隨著附和,蘇元正繼續說:
“這段時間我們推出了新的產品,前期的試賣反響不錯,所以要增大產量。
可能大家也知道了,今天我們從羊城新買的大型機器已經裝好了。接下來,希望可以向村裡承包一塊地進行擴建。
承包的地塊就在現在的廠子右側空地,麵積和現在的廠子是一樣的。”
一個嬸子點頭道:“這個地方選得好啊,雖然之前沒有蓋過房子,但是那塊地很平整。直接和現在的廠子連在一起,就能比以前擴大一倍了。”
蘇元正還沒來得及繼續說承包和福利條款,角落裡響起一個男人的聲音:
“誰知道你們是真想擴廠子,還是想占地方啊。”
眾人的眼神齊刷刷地看向說話的張老三身上,五伯皺著眉問:
“張老三,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牆角的張老三突然把屁股下的木凳挪得“吱呀”響,他歪著脖子,嘴唇撇成個八字:
“我聽我親戚說他們村裡有個老板包地,剛簽了合同一年說話就不算話了,自己從外麵帶工人,把本村的工人都攆了出去。
他們村的人反抗,那個老板現在在村裡做不下去了,到處在找新的地方,而且還是出高價。
你家在這個節骨眼上要和村裡簽承包協議,誰知道是不是想把地占了,轉租給他,好賺個二手的差價。”
這話像塊石頭投進了池塘,人群立刻騷動起來。
看來張老三也是聽說了那個八卦,自己腦補了一場大戲呢。
蘇渺站起來說道:“張三叔,你多慮了。你說的這個事情我其實也聽說了,是在臨縣的泥塘村。
那個老板姓馮,他包地不是開廠子的,而是搞種植業的,種的是剛引進兩年的百香果。
他需要承包的地塊是很大的,我們要租的麵積還不夠他五分之一的呢,這供需可搭不上邊啊。
再說了,今天下午我們運機器進村,很多叔伯們都看到了的,要擴廠子的事情也是之前就提過的,不是臨時才有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