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正好有文教授的課,蘇渺帶上了照片。
下課鈴響起,學生們魚貫而出。
蘇渺讓何蓉先回去,自己故意放慢了腳步,等其他向文教授請教問題的同學離開後,才上前對文教授說:
“文教授,我有幾張關於文物的照片想讓您看一看。”
文教授推了推老花鏡,和藹地笑了:“是你之前說的那件"未確定"的事?”
蘇渺點點頭,從書包裡取出那疊照片:
“我有一位出國留學的高中同學,在一個英國貴族家裡拍到的,我覺得...很像是真品。”
文教授接過照片的瞬間,臉上的笑容凝固了。
他的手指突然顫抖起來,不得不把照片放在講台上才能看清。
“這...這是...你朋友在哪裡拍到的?”老教授的聲音變得異常尖銳,他猛地抬頭看向蘇渺。
蘇渺被教授的反應嚇了一跳:“就上個月,她的校友是家沒落貴族,住的城堡裡有很多藏品,世界各國的都有,這是其中一件。
文教授……這是真的嗎?”
文教授沒有立即回答,他從公文包裡取出一個放大鏡,仔細檢查每張照片的細節,特彆是底足和釉麵的特寫。
過了足足十分鐘,他才深吸一口氣:
“我需要找幾位同事一起確認,你現在有空嗎?還是去辦公室吧。”
文教授讓蘇渺在辦公室裡稍座,自己出去搖人去了。
不到二十分鐘,文教授就帶著三位教授回來了。
蘇渺認出其中一位是上周剛剛在學校開過講座的瓷器專家馬老,另一位則是考古係的係主任。
四位教授圍著那張鋪滿照片的桌子,輪流用放大鏡檢視,不時低聲交換意見。
蘇渺安靜地站在角落,心跳快得幾乎要蹦出胸膛。
“釉色純正,開片自然,支釘痕特征完全吻合……尤其是這兩件酒托上的蓮瓣紋,刀工流暢……”馬老的聲音激動得發顫。
文教授指著盞托照片上細密的裂紋,說:“多漂亮的冰裂紋,太標準了。”
係主任拿起長頸瓶的照片,皺眉道:“那兩對兒是沒問題的,但是這兩件……不大對啊。”
另一個陳教授轉頭問一直乖乖“聽課”的蘇渺:
“蘇同學,你朋友說這是一套?”
“她在信裡是說的一套,但因為她不是考古專業的,對這些器皿的了解不太多,所以並不怎麼能辨彆。我自己覺得這兩件盞托和酒杯明顯是一套的,但長頸瓶和水仙盆看起來不太一樣。”
陳教授讚許的點頭:“是啊,汝窯傳世品中,確實有盞托和酒盞配套使用的,至於水仙盆和長頸瓶,我曾經看過台b博物館的藏品照片。
這個的釉色和形態都差點意思,很有可能是仿製的。”
蘇渺在一旁等著,一邊翻看課本上對於汝窯的部分。
宋代有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其中以汝窯為公認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