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達成共識,格雷爵士結結巴巴地說:
“這...很好,那麼...具體細節...”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裡,雙方律師就協議條款進行了細致討論。
文物清單、交接時間、付款方式、媒體報道範圍等等,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白紙黑字地確定下來。
當所有文件準備就緒,等待雙方簽字時,格雷夫人突然問道:
“林先生,我很好奇,你們是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解決資金問題的?你們政府這麼快就同意增加款項了嗎?”
林參讚猶豫了一下,然後決定說出背後的故事:
“實不相瞞,差額部分是一位中國大學生用自己的積蓄補上的。
她叫蘇渺,是胡小姐的同學,也是‘榮譽置換"方案的提出者。”
會客廳裡一片寂靜,查爾斯驚訝的瞪大了眼睛,格雷夫人則用手帕輕輕擦拭眼角。
她夫人喃喃自語:“一個學生...用自己全部積蓄...亨利,我們真的配得上這樣的誠意嗎?”
格雷爵士沉默良久,終於拿起鋼筆,在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當他抬起頭時,眼中竟有一絲罕見的敬意:
“林參讚,請轉告那位蘇小姐,格雷家族感謝她的...慷慨。明年夏天在京城,我希望有機會與她見麵。”
交接儀式定在一周後舉行,與此同時,媒體報道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按照協議,中鷹兩國主流媒體將同時報道這起“文化交流盛事”,突出格雷家族在促進中鷹友好關係中的積極作用。
林參讚在使館內部會議上說:
“這叫雙贏,我們拿回國寶,格雷家族重獲社會榮譽。最重要的是,這個案例將為今後類似的文化財產返還開創良好先例。”
簽字儀式當天,格雷古堡罕見地熱鬨起來。
因為已經簽好了協議,過了明路,事情自然就公開了,不止公開,還作為了典型宣傳。
中鷹兩國外交官員、博物館專家、媒體記者濟濟一堂。
在閃光燈的照耀下,格雷爵士和林參讚共同簽署了最後交接文件。
當爵士將文物交給中方代表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查爾斯爵士在致辭中說:“今天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格雷家族很榮幸能為中鷹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將回到它們的故鄉,而我們收獲的是兩國人民之間更深厚的友誼。”
林參讚的致辭則更加動情:“這些文物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曆史記憶和文化基因。
近百年的流離失所,今天終於畫上句點。我們感謝格雷家族的慷慨之舉,這體現了鷹國人民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和對曆史正義的追求。”
儀式結束後,受邀出席的胡小蝶悄悄走到古堡後花園透氣。
冬日的陽光難得地溫暖,照在臉上讓人感到一絲慰藉。
這段時間的緊張、擔憂,終於可以暫時放下了。
查爾斯走過來,遞給她一杯熱茶:“胡,謝謝你做的一切。如果不是你,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那些"舊貨"的真正價值——不僅是金錢上的,更是文化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