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經濟流動起來,人人都能就業,人人都能賺錢賺,才是真正的大方。
夏英說:“可以,我跟車隊負責人說一下,另外聯係駐漢東的同誌,看能不能社會募捐一下,儘量減少咱們市財政壓力。”
祁同偉讚揚道:“還是女同誌心細,我在漢東商界還有些名聲,你們可以試一試,看有沒有用。”
說著又看向其他人。
朱洪文正了正身姿,準備發言。
哪料祁同偉的目光直接略過他,看向副市長兼西鐵區區委書記易學習。
“易學習同誌,你呢,最近有沒有什麼收獲?”
易學習永遠是那副不苟言笑,“收獲是有的,還不小。
最近這兩個月我一直在基層走訪,了解了不少的新情況,咱們北山市工業基礎還是很強的。
很多小老百姓都有幾手手藝,我就發現過不少以家庭為單位的鐵製品生產廠家。
有衣架,有鐵釘,有鐵櫃子等等十幾種產品。
我有個建議,咱們市能不能牽頭成立一個品牌,給老百姓這些日用品,五金件的訂單,再由市裡建立銷售渠道,銷售到全國各地去?”
祁同偉眼前一亮,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這些東西乍看不起眼,但是也是一個不錯的工業項目。
剛被踩了一腳的朱洪文,急於表現的說:“易學習同誌,你這個想法是不錯的。
不過家庭式作坊卻有一個很大的弊端,無法統一質量。
有些人會用心用好材料,用心生產,有人很可能會應付生產,踩著及格線生產,最終導致良莠不齊。
不如由咱們市裡來做,成立企業,把這些工人招進來,統一規格,統一質量,實現流水線作業,既能保證質量,又能壓縮成本,在市場上才能形成有效的競爭力。”
祁同偉皺了皺眉,一個地方什麼都壟斷,經濟就失去了活力。
家庭作坊雖然留給政府的利潤不高,但卻能讓民間經濟得到複蘇。
國家有錢,隻不過是一堆數字,但是國民有錢,那才叫真正的富有。
祁同偉指尖輕扣桌麵,“這個問題我看很好解決嘛,我們可以讓他們按照我們的要求生產,至於成本,咱們應該讓利出去,除了基本的運營成本,利潤我看都可以給老百姓。
最好是讓老百姓把家庭式作坊做起來,成為一個個家族式企業。
我們常說要帶動老百姓富起來。
怎麼富起來?絕不是引導工人繼續當工人,因為當工人是富不起來的,隻有成為個體戶,企業家才能富起來。
也絕不是像以前一樣,走政府經濟,走計劃經濟,要實行真正的市場經濟!國民經濟!由市場和老百姓的切身需求為主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