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人心不古說的確實不錯。
自從講求法治,秦國的庶民那是都想著,隻要不犯法就行了,於是慢慢地道德開始退化。
這些情況,扶蘇在很早的時候就聽秦國的大能們講過,辯過。
隻是說起這禮崩樂壞,扶蘇倒也是感同身受。
但是在場之人都很詫異,這話居然是從劉季的口中蹦出來的。
“壯士明明不願意拘束禮節,卻又說天下的問題就是禮崩樂壞,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太子,話可不能這麼說。這禮就是規矩,有些人早就把規矩壞掉了。我隻是隨性自在,不做那些虛偽流於表麵的事情罷了。”
“如果是我做這沛縣的一方之主,我肯定不讓鄉民們見到我都低聲下氣的。現在的人,把這種當做禮。這能是真正的禮嗎”
“真正的禮,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沒有錯。但是我明明記得,當初我的先生教我讀書的時候明明是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君王該有君王的樣子,要做到對上承接天意,對下順從民意。”
“臣子要有臣子該有的樣子,要對君主忠誠,不要三心二意;對民眾要加以撫恤。但是現在呢?如果太子手底下的臣子都有臣子該有的樣子,那麼太子還會來到這沛縣不毛之地嗎?”
“至於父親要有父親的樣子。”說到這個,劉季望了望席麵,他想到了劉肥,“這做父親的啊,就得做到心軟麵黑,從小就要讓孩子吃苦。這孩子打小不吃苦,長大就不知道要努力。”
“所以說做父親的絕對不能心慈手軟。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就出去接受風吹日曬雨淋,否則孩子長大了不成器啊。”
“至於家庭裡,丈夫要承擔責任,在外麵做事努力賺錢養活妻子;而妻子要對內主持家務,照顧老人小孩。”
“但是現在呢,扒灰的扒灰,偷吃的偷吃的。上上下下一團亂啊。”
劉季直言不諱。
這回,可就不是扶蘇不帶他去鹹陽了。他這樣的人,敢說出這種話,那是會被權貴砍死的。
這話得刺了多少人的麵子。
隻是,劉季注意到,他說出這番話的時候,這室內扶蘇身邊的人,幾乎有一半多的人能夠把頭昂起來。
“人,哪能個個都是完美的呢。君子論跡不論心。”
扶蘇示意讓秦卒繼續給劉季敬酒。
“我看劉壯士雖然不是讀書人,可是對天下大事的見解並不輸於那些博士之流。我想問先生,誠使得君王有了君王該有的樣子,難道說臣子就有臣子的樣子嗎?”
“古來君王心係百姓的人有很多,堅持下去的人也有很多,可是結果也並不好。”
“古來臣子,也能做到壯士所說的那樣,可是為什麼,也有比乾剖心一樣的結局呢?”
“我看這裡麵,除了人為的因素,國家的氣運,個人的命數,也要占很大的因素。”
當很多事情用人的努力無法來解釋的時候,就不得不相信那些看起來不存在的事情。
比如氣運,比如因果報應。
扶蘇說的話,讓劉季非常高興。
“我就知道,太子您和那些俗人不一樣。現在有很多人,得到高位隻是因為時運,可是他們認為那是他們的才能;等到有朝一日突然失去位置,又覺得是自己才能不足導致的。”
“但是按照道理來說,人的才能隻會是隨著磨礪變多不斷增加的,怎麼會是才能不足又下去呢。”
“我發現,這人倒黴的時候,喝口水都能把自己給嗆死;但是他行大運的時候,人在家中坐,貴人卻從千裡之外趕來啊。”
劉季雙目熠熠,望著扶蘇。
扶蘇聽了,又忍不住笑起來。
也是這一刻,看到了劉季油嘴滑舌、麵厚心黑的一麵,扶蘇決定暫且不殺了劉季這小子。
第(1/3)頁
第(2/3)頁
前不久,扶蘇就做好了前去齊國的規劃,隻是身邊的人都太正經。
扶蘇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陪同他前去,現在可有人選了。
劉季繼續說著,“我看我身邊很多人每天都在很努力的生活,辛辛苦苦耕地,洗衣,種菜,可是結果呢,不還是每天和我吃一樣的食物。”
“甚至於我吃的比他們的還好。他們都罵我沒有德行!?我就一直不服這個理。倒不是我誇口,太子,我以為當今天下的人,大多還沒有我劉季缺德。”
“彆看有人平日裡,隻是因為彆人罵他幾句,他就反手把人家給殺了。”
“有些人平日裡裝得矜持高貴,那和小叔子通奸啊!”
“還有啊,有些人就為了自己家來年收成好,隻是給地裡澆水而已,竟然把彆人家的水給堵上,還有的把自己的溝渠挖寬,把彆人家的溝渠給挖窄。”
“可是這些事,我劉季一樣都沒乾過。”
divid='gc1'css='gntent1'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可是這些人,他們因為我在宴席上沒有和尊者說客套話,就說我不講禮節。”
“可是那席上的尊者,可不都是像太子這樣的人,背地裡和兒媳婦不清不楚,卻在人前標榜自己是鄉中名賢。”
劉季就這麼一誇一罵,橫豎抬高了自己,罵了自己想罵的人,還把扶蘇順帶給誇了。
扶蘇自然高興。
彆說扶蘇了,就是秦國的士卒現在看他的眼神都從一開始的厭惡變成了巴望、傾慕、佩服。
說的真是太好了,太對了。
扶蘇望著劉季,“在遇到你之前,我曾經也想著做個正人君子。我想過要聽從儒家的經義,讓自己這個儲君先做好自己,恪守為人君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