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大營裡接見周良等人,安撫他們,肯定他們的功勞,隨後把他們安置到郿縣,以防止他們中的人與董卓大軍再有瓜葛。
等見到吳望時,吳望拖著受傷極重的身體,硬要給劉備見禮。
通過抓到逃跑的胡赤兒,才得知牛輔竟然因一個巫師的虛妄之言,就認定軍中大將要叛變投敵。
“他牛輔不敗亡,沒有天理。”傅乾聞言發出感歎。
投降的諸將士得知這個原因後,更是憤恨不已,大聲請戰。
劉備多次安撫,以他們的家屬在雒陽周邊為由,讓他們先暫時西去,防止牛輔遷怒他們的家屬。
李奎抱拳而出,請命:“大司馬,末將家屬在華陰,末將願為大司馬奪取華陰。”
與傅乾交流一下意見,把家屬在華陰的士兵挑選出來,由傅乾統率,去接應前往華陰的趙雲。
三萬士兵經過此次動亂,剩餘一萬五千多。去華陰的士卒有三千人,再加上麴昊與傅乾的兩千士兵,共五千人,在天色蒙蒙亮時,率領軍隊往華陰開拔。
趙雲不體恤馬力,在天亮時分趕到華陰,一路上遇到的潰軍全部收攏到軍中,不讓給華陰發出警告。
駐守華陰的是董卓大將段煨,在拿到牛輔印信後,對牛輔派遣兩千人來華陰有點疑惑。
“那人說什麼了?”
“稟中郎將,他說牛輔將軍讓他來催糧。”
段煨放下手中的印信說:“催糧,牛輔還有臉催糧!這半個月來,給他發了數十萬石糧草,每次都護衛不利,要不是老夫手頭兵力不足,非得親自押送,到前線問問他牛輔天天想乾什麼。皇甫將軍在時,糧道是最安全的。可到手裡卻成這個鳥樣。”
“中郎將,那讓他們進城不進?”
段煨知道自己也隻能發幾句牢騷,牛輔是董卓的女婿,深受他的信任,與他不同。
他在董卓麾下,主要還是憑借兄長段熲的威名。
要不是惱恨漢廷罪誅兄長,段煨也不會參與董卓的叛亂。
自從得知董卓鴆殺劉辯,段煨時時有如芒在背的感覺,有時候會想不如西進投降劉玄德算了。
“讓他們進城吧!”
華陰城不大,正好坐落在稠桑原劈開的崤函古道的西邊起點處,後來的曹魏潼關即建造在華陰的東邊四十裡處,既桃林塞。
占據華陰城,能封鎖住關中到雒陽的道路,相反,關中如果占據華陰城,也能鎖住雒陽前往關中的道路。
在城下的趙雲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靜靜的等著,唯有握緊亮銀槍的雙手,才暴露出他心裡的緊張。
城門慢慢的打開,發出難聽的吱呀聲。
可趙雲緊繃的神情舒展開來,聲音在他聽來,如聽天籟。
右手背在手後,等城門完全洞開時,一擺手。
身後的騎兵跟在他身後,如離弦之箭,從洞門處湧入。
察覺到事情有點不對勁,士卒想要把城門給關起來。
被趙雲抬手一箭射了下來,隨後趙雲厲聲大喊:“勿動,大司馬三萬大軍半刻鐘後便到,投降者免死。”
鎮住城門守衛後,趙雲留下五百人看守城門,他則親自去縣衙。
在縣衙正在給牛輔準備糧草的段煨得知入城的是劉備軍後,本想去反抗,隨後歎息一聲,坐回大堂:“爾等去城內宣諭:所有人都放心武器,不得抵抗!”
有掾屬有異議:“將軍,我等不反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