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搖頭表示沒有必要,朕怎麼能犯錯呢?若是崔堯大敗虧輸還好,總算沾了一個先見之明,可人家勝仗打的結實,若是把齷齪揭開,豈不成了昏君?在大唐,貞觀遺風仍在,戰績就是一切,誰也不能抹殺。
“朕這麼想的,不如你與李積效仿先賢,來個將相和可好?如此既了了恩怨,也能傳頌四方不是?到時候誰不說你大度?”
崔堯笑道:“臣倒是好說,總歸是坐在案頭給句諒解的話就是,可李積呢?他肯負荊請罪?哈哈,不是臣背後說人不是,陛下你就是殺了他,他也不肯的。”
李承乾勸道:“朕就是打個比方,沒必要照搬典故的嘛,到時候朕做東,邀你二人赴宴如何?到時候把話說開了,三杯酒下肚,這事就算過去了如何?”
崔堯歪頭看著李承乾,不解道:“即便臣原諒了,可國法呢?李積明麵上可是以下犯上,不是小罪哩,閉門思過已然是陛下開恩,憑什麼臣原諒了他,就能抹掉罪過?”
李承乾打著哈哈說道:“罪不罪的,不是朕一句話的事?以和為貴嘛,穩定壓倒一切,師父講過的。”
“穩定壓倒一切是指地方政務上的量刑策略吧?能用到這?”
“都差不多,差不多。”
“嘖嘖,草台班子呐。”
李承乾紅著臉說道:“朕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你不要不給麵子!”
崔堯點頭:“陛下的麵子自然是要給的,可律法上的缺失也確實是問題,當初師父也說過要以法製治國,而非人治,陛下是不是將這件事也放在心上?”
李承乾心知崔堯是在提條件,遂拍著胸脯說道:“有什麼意見,儘管提,都是為了大唐嘛。”
崔堯笑吟吟地說道:“三省一直群龍無首也不是個辦法,要不再挑一個精通律法的德高望重之人頂上宰相的位置?”
“哦?這倒是當緊之事,愛卿意欲推舉何人呐?”
崔堯慢條斯理的說道:“按說前任宰相怎麼說也是臣的便宜嶽父,臣本該避嫌的,可畢竟事關大唐國事,卻是怠慢不得,臣本想推舉褚大人官複原職,可礙著翁婿的身份,卻是有瓜田李下之嫌。”
“莫要說車軲轆話,有話直說。”
“好,臣推舉司空、司徒、太子太師趙國公繼任宰相!”
李承乾瞪大了雙眼,一臉不可置信:“你說誰?朕的舅舅?長孫無忌?你他媽沒睡醒吧?那老東西咱哥倆能耍的過?他還給朕出主意要弄……
不是,你說反話是吧?”
崔堯老神在在的說道:“陛下要不還是先說說,他給您出了什麼主意?要弄誰?”
李承乾回避道:“這不重要,你為啥要推舉他?是嫌太過清閒了嗎?給自己找點刺激?”
崔堯一臉正氣的說道:“陛下,你我君臣在談公事,說正式點,是在奏對,還請陛下認真一些。”
“我去你大爺!奏對個屁,這甘露殿裡哪有史官?你受什麼刺激了?”
庭柱後傳來一道微弱的聲音:“陛下,臣一直在哩,都記著呢,放心,陛下的粗鄙之言,臣都潤色過了,再不保證失去原意的情況下,臣都潤色的好著呢。”
李承乾氣咻咻地將酒杯扔了出去,罵道:“誰讓你進來的?朕怎麼沒看見你?”
柱子後邊答道:“先皇定下的規矩,隻要在宮中,除了後宮,陛下走到哪,臣跟到哪,放心,臣一向不惹眼,礙不到陛下的事。”
說罷,柱子後的老頭,提筆寫道:“帝擲杯於殿前,對史官之職頗有微詞,王史官義正言辭駁斥之,帝赧然,遂納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崔堯沒管李承乾的破防,接著問道:“陛下還沒說答應不答應呢?”
“要不換個條件?”
“國事怎能討價還價?正所謂舉賢不避親仇,既然陛下有意問起,臣自然要照實說的,臣覺得長孫大人合適?”
“什麼話都由你說唄?這會兒不說瓜田李下啦?他賄賂你啦?”
崔堯搖頭。
李承乾氣笑了,遂說道:“事是你挑的,彆到最後哭著喊著求朕反悔!”
崔堯搖頭道:“臣相信趙國公不是那般氣量狹小之人,臣自是知道趙國公在野之時做過什麼荒唐事,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反對一切不合眼的東西是他的權力,可如果他執政呢?”
“你當真這麼天真?”
“陛下放心,趙國公下野的時候隻能胡亂出主意,說明他的黨羽早就被剪除乾淨了,如此一來,將他放在天下矚目的位子上,他能乾啥?除了鞠躬儘瘁,臣想不出還有什麼作為。”
“還說你沒收他錢?”李承乾一臉質疑的表情。
崔堯摸摸鼻子,說道:“要說沒收也不絕對,過幾日我家倒是會收他長孫家的禮,不過此事光明正大,絕對禁得起查?”
“啥?現在官員之間行賄受賄都不背人啦?”
“陛下你在說什麼呢?聘禮、聘禮。”
“你又看上他家的小娘了?不對,他給你送聘禮……他看上你家誰了?”
“就不能是兩情相悅?”
“放你娘的屁!勳貴和世家勾結,能憋什麼好屁?好哇,給朕在這暗度陳倉來了。”
“舉賢不避親仇嘛,親和仇都占了,臣避諱什麼?”
“你大爺!”
史官奮筆疾書:崔堯奏對,推舉長孫無忌為尚書省仆射,舉賢不避親仇,陛下怒,並口稱崔堯親眷,其人或為清河崔氏現任家主崔廷恩,卻不知二人有何糾葛?
喜歡吾乃世家子請大家收藏:()吾乃世家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