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口,某家是發自內心的。”
“理解,大唐以仁孝立天下麼。”
……
孫思邈饒有興趣地看著這一對君臣,似乎這一代的朝廷核心,似乎很是活潑呢。
待二人住嘴後,孫思邈便問道:“那麼粗脖子病的克製之物到底是什麼呢?”
崔堯答道:“是一種名為碘的元素,你莫要問我碘是什麼,說實話我也不甚清楚,但我就是知道這個元素在海帶中有很大的含量。
其餘海產品中也有大量分布,例如蝦皮、紫菜。
內陸中常見食物中,如奶製品、雞子、牛肉、羊肉、羊肝、豆腐、波斯菜中也有少量存在。
故而,粗脖子病常見於內陸貧苦之家,也就是飲食結構太過於單一的家庭,其實如果能經常吃到雞子、羊肉、豆腐甚至菘菜的家庭,大概率是不會得這個病的。
對於長安底層百姓來說,海帶、蝦皮、紫菜,就是最劃算的碘來源。
至於殷實之家,隻要不是太過挑食,一般不會得這種病的。”
孫思邈想了想,便問道:“此中因果,出自何典?還是說,是崔大人自行研究的?”
李承乾取笑道:“他能研究個什麼?他一門心思就鑽到錢眼裡,張口閉口都是阿堵物,這些東西都是我家恩師教的。”
崔堯沒有反駁,雖說這東西對於自己來說,就是常識,可也沒必要爭個長短。
“哦?陛下與崔大人同出一門?敢問令尊師是哪位醫道聖手?貧道能否拜訪一下?”
“呃,朕的恩師已經西去了。”
“啊?恕罪,恕罪。”
客套罷,孫思邈又問道:“敢問崔大人,令尊師對於腳氣病可有心得理解?貧道這裡有些粗淺見識,卻是缺乏一些印證,若是……”
崔堯笑道:“孫老神仙不妨將您的心得說出來,我師門中好像還真有這方麵的研究。”
李承乾詫異道:“有嗎?朕怎麼不知道?你娘哩,師父又藏私啦?”
崔堯不好辯駁說是自己的常識,隻得把偏心的鍋扔到死人身上,一本正經的“昂”了一聲。
李承乾頓時氣哼哼的扭過去了頭。
孫思邈聞言便說道:“腳氣多發於殷實之家,依貧道判斷,問題或是同樣出在膳食之上。
西北內陸之地,冬日漫長,患病之人多是小農優渥之家,且多食精米、乾菜。
貴師門是否也是持此觀點?”
崔堯答道:“保持一定量的粗糧攝入,就可避免。”
李承乾聞言又插嘴道:“說錯了吧?朕也沒吃過粗糧,怎麼就沒得那勞什子腳氣病?”
崔堯斜睨著他說道:“你豬肉吃了恁多,自然不會得。”
“啊?吃豬肉還治病哩?”
“其實也是一種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米糠、麩子、豬肉、魚、豆腐、蘆筍中都含有。
剛才孫老神仙也說了,是小農中的殷實之家,也就是說,可以經常以精米為食,卻又很少能吃到肉食的那部分人。”
“啊?豬肉都吃不起嗎?不是才四十文一斤嗎?”
崔堯耐心解釋道:“豬肉的價格,在長安與其他道的差價中,是相反的。
豬肉在長安反倒便宜一些,這一點與其他菜蔬相反。”
“為何?”
“因為長安左近有大量的生豬養殖。”
“哦,想起來了,你家的豬場就有好幾個哩。”
孫思邈聞言便問道:“大力推廣豬肉,也是為了悄無聲息的防止病症?”
崔堯搖頭:“非也,那個不過是連帶作用,真正的作用是改變百姓的飲食結構,使大多數人能夠將肉類作為日常食物。”
“那為何非得是豬?須知豬肉在諸多肉食中,雜害最多。多食使人爆肥,繼而引起風疾等諸多病症。”
崔堯笑道:“那等病症已經是富貴之後的煩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能吃上肉才是真正的道理。
至於為何選用豬肉,乃是因為豬肉的轉化率相對較高,比之牛、羊都要高的多。
其實雞的轉化率才是最高的,隻是雞這種牲畜,一旦大規模養殖,很容易一死死一片。
在我大唐如今的飼養水平中,還是難以擴大養殖規模,否則雞才是最合適的。”
“轉化率是什麼?”
“就是出肉率與飼料的比值,如今某家的豬場已經能做到五斤到七斤的飼料轉化為一斤豬肉,算是比較合適了。
不過在我師門中的設想中,若是追求極致,或許能達到三比一,才是最完美的。
不過不管是飼養方法,還是豬肉品種,都有待改良,目前對於我大唐的本土豬種,五比一或七比一已經是極限了。”
喜歡吾乃世家子請大家收藏:()吾乃世家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