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端一個“危”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宮殿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儘致地描摹了出來。
放在全詩中,自然是渾然天成,不過若是將第一句摘出來,其實也就那樣。
次句則以極其誇張的技法來烘托宮殿之高聳雲霄。
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雲的“危樓”的向往。
隻可惜沒有萬千星辰地配合,這個逼裝地不夠圓潤。
三、四兩句,則用綺麗地地手法,將聽眾引入一個特定地情節,即陛下站在樓頂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
而在這兒,卻都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熟知崔堯詩才的人不由得紛紛詫異,不想小詩仙多年不見出手,一出手就是一首可流傳大江南北的名篇。
且字句精乾,成詩愈發老練。
至於此詩或可能當真是陛下的即興之作。
這種可能多數知情人連想都沒想過,至少經常上朝的朋友都知道,咱們陛下一向以拙於口舌聞名。
昔年在貞觀朝時,可憐的太子被某位胖弟弟騎臉輸出的景象,可是眾人喜聞樂見的朝會保留節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裝逼完成的李承乾,露了個大臉,遂誌得意滿的當先走入一層大殿。
眾人亦步亦趨的跟著走入,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大殿匾額。上書含元殿,看字體,卻是一手漂亮的好字,正是褚遂良親筆手書。
眾人進入大殿,很快就發現了特異之處。
“嘖嘖嘖,這是如何建成的?為何沒有柱子?”
“是啊,就是啊,沒有柱子……那以後上朝還怎麼睡覺?”
“……這是主要問題嗎?沒有柱子這九層宮殿是怎麼立起來的?”
其實並非是沒有柱子,隻是沒有以傳統形式展現而已,整座大殿以諸多巧妙地地方隱含了好幾座承重牆,隻不過每座承重牆皆有功用,或是一座華麗地梯道,或是鑲嵌琉璃窗扇的火牆。
整個宮殿的外牆並非橫平豎直,而是多處內凹,有些棱堡的感覺。
種種因素疊加,加之天花板的特殊設計,才造成了整個含元殿沒有立柱的錯覺。
外牆上大麵積玻璃的應用,使得殿內光照十分充足,兼之各個入射角處必有相應的純白色地磚以特定的角度進行漫反射。
故而在殿中矗立的臣工以及各位使節,竟是荒謬的感覺殿內倒是比廣場上還要明亮些。
李承乾走在正中的禦道之上,那道路雕龍畫鳳,卻隱隱有台階隱現,不過幾十步的距離,竟與大殿入口處形成了十尺的落差,當真是巧奪天工。
待李承乾走到禦座跟前,轉身落座之後,臣工們正想按著大明宮的順序各自站位。
就聽得李承乾得意的拍了拍手,便聽得一陣機括聲音響起,似有什麼大型機械正在驅動。
就在眾人茫然不已得時候,卻見圍著陛下禦座的四周,以八卦圖為樣式,地板緩緩升起!
升起的地塊,正好是震、艮、坎、乾、兌五個卦象,呈半圓形將禦座團團圍住。
眾所周知,以這五卦為對麵,所對立的方向正是火位,而大唐正是火德!
不得不說,這裡麵還當真有些巧思。
李承乾清清嗓子,吩咐道:“諸位臣工,請坐!”
“坐?”
臣工們略顯迷茫,沒個蒲團,也沒個支踵,坐哪啊?
顯然,大唐雖然早有胡凳等坐具,可在正式場合,人們還是習慣以跪坐為禮。
崔堯不等眾人反應過來,徑直走到正中的坎卦正中,一屁股坐在升起的地板上。
眾人驚愕的發現,那被機關操縱升起的地板,還有機關!
隻見崔堯剛坐下去,那塊地板竟一分為二,後半部竟翹起一個弧度,正好托住了崔堯的背部。
“噫噓唏,端的神妙啊!”
原來,這八卦圖竟不是個無用的奇觀,而是眾人上朝的座位哩。
俗話說,由奢入儉難,可由儉入奢可容易的緊,既然陛下垂憐百官,那豈有不受之理?
於是歡快的臣工們,在各地使節懵逼震撼的眼神中,紛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整個八卦圖沒有任何提示的文字顯示,可既然有卦象,亦有圈層。
這便難不倒諸位臣工,眾人都不需旁人提醒,不過盞茶時間,便自行分派好了座位。
從這一點來說,華夏士大夫論起座次的默契來,當真是舉世無敵。
喜歡吾乃世家子請大家收藏:()吾乃世家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