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澤很想去拒北關與北周軍隊一較高下,但他深諳一個道理——攘外必先安內。
潛伏在祈州的北周人跟老鼠一樣隱匿著,目前是個很好地找到他們一網打儘的機會。
這些北周人想奪回祈州,襲擊並綁走李承澤作為交換條件是很好的選擇。
至於江湖宗門,對他們開刀倒是要找個正當理由。
雖然這個正當理由對於李承澤來說想找很簡單,但有些無恥了。
所以李承澤決定從位置比較明確的馬匪先開刀。
不光能讓祈州百姓日子過得平穩些,也能提升李承澤的威望,增強自己的實力。
他現在隻有一個呂布,還有兩千人馬,勢力可以說是在三兄弟中最小的了。
但他有華夏英魂塔,隻要搜集足夠的氣血之力,他就能得到飛速發展。
英魂塔內的氣血之力已經不是零了,目前凝聚了二十八道氣血之力。
在來祈州的路上,由於呂布是走的山林小道,還是孤身一人一馬,難免遇到些匪患和凶獸。
可惜他們惹錯人了,無一例外都命喪呂布的戟下。
翌日,寧安城城衛營。
寬闊的校場分為涇渭分明的兩派。
一邊是李承澤的親衛,一邊是寧安城守軍。
寧安城的守軍又分為兩撥。
一撥人在打熬筋骨,錘煉體魄,另一撥人在修煉戰陣武技。
站在校場高台上檢閱的陳濤,看著底下的士兵們揮汗如雨,一招一式都拚儘全力。
寧安城的位置和群狼環伺的情況,決定了這裡的守軍不是能混軍餉的。
若是不好好修行上了戰場就隻能等死。
城衛營的守軍也帶動了李承澤的兩千親兵。
【我來自京都,秦王麾下,還能輸給邊境的人不成?】
帶著這種想法,李承澤的兩千親兵也在努力訓練。
李承澤和呂布的到來引起了士兵們的注意力,陳濤自然也發現了。
“都停下!恭迎秦王殿下!”
陳濤一聲令下,寧安營士兵們已然算是很整齊地轉身。
“參見秦王殿下!”
呂布附耳低聲道:“殿下,這都是些好苗子,可惜的就是人數不多。”
李承澤了然點點頭。
即便呂布不說,李承澤也能從守軍們的精氣神看出他們並非沒有戰鬥過的雜兵。
這樣一來,李承澤的想法便更容易實施。
拾級而上登上校場高台,李承澤俯瞰著校場上人頭攢動的士卒。
“陳都使,寧安營一共有多少兵力。”
陳濤抱拳回道:“啟稟殿下,加上我共一千八百七十七人。”
守衛一座城池卻隻有一千多人,但這人數其實不少了。
除了這裡並非前線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