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承澤說自己錯了,呂布眼神中的疑惑之色更甚。
“殿下何錯之有?”
呂布是真的不知道李承澤錯在哪。
兩人無非就是討論了馬匹和騎兵,李承澤也就是不懂馬而已,這算不上什麼錯。
李承澤看著呂布感慨道:
“奉先,你有萬夫不當之勇,衝鋒陷陣,斬將殺敵的本領我不懷疑,但作為一軍主帥”
李承澤的話並沒有說下去。
若是呂布願意讀《孫子兵法》,品啟強人生。
亦或是讀左傳,也就是《左氏春秋》,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甚至都彆說讀兵書或者史書,
但凡呂布能壓製自己的驕傲之心,謀定而後動。
在李承澤看來,呂布其實是有這個條件的,隻要拿出他對戰馬和騎兵的一半興趣都夠了。
“不瞞你說,之前我對你多少是帶著些偏見的,但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你剛才談論戰馬和騎兵的信手拈來,談起衛大將軍和霍驃騎遠征漠北的意氣風發,讓我看到了希望。”
“你更進一步的希望。”
李承澤是喜歡呂布的。
但要論李承澤對呂布一直以來的看法,其實不可避免會受到一些影響。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方天畫戟,專捅
布飄零半生,隻恨未逢明主,公若不棄,布願拜為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他不可避免會將這些代入呂布,認為呂布就該是這樣的人,並且很難改正。
偏見由此而生。
這倒是讓他想起一句話,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李承澤錯了。
有錯就認,沒什麼大不了的。
呂布隻是仗著自己的武力有恃無恐,他並不是傻。
聽到李承澤說到這裡,他已然有所猜測。
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千頭萬緒讓呂布微微歎了口氣。
但呂布就是呂布,他很快調整了心緒。
呂布坐正了身軀,臉上神情陡然正色了幾分:
“布,會以實際行動證明給殿下看,不知殿下可否送些兵書給我。”
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兵法、尉繚子練兵實紀這些兵書。
李承澤通通沒有。
要有這些,李承澤隻能寄希望於華夏英魂塔,又或者是被召喚出來的名士和名將能默寫出來。
但要彆的兵書,李承澤還是有的。
中洲四域也有不少兵書,恰巧李承澤就有幾本。
“這幾本你先拿去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