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來到十月三日晚。
屬於年輕一輩劍客的問劍大會已經結束,後麵兩天才是重頭戲。
李承澤隻看了第一天,後來便沒有再關注,他本來是在等第四天的。
但今天下午,
一封來自平東軍的緊急軍報送達陽翟。
賈詡的暗探則是提前將消息送了回來。
【天墉皇帝駕崩,八王蠢蠢欲動,九州大亂將起。】
天墉餘下八州早有摩擦,
大仗沒有,但小架不斷。
賈詡還得到了一個內部消息。
八州八王派使者進行了一次內部談判,
因為北方聽雪和西方大乾虎視眈眈,
為了最大程度減小內亂的損失,
儘可能地保證有生力量,
防止因為內亂讓聽雪和大乾漁翁得利。
八王共同約定,誰最先打入京師,
拿到代表天墉共主的永鎮山河令,
誰就是下一任的天墉之主。
李承澤隻能說他們想太多了。
聽雪王朝是怎麼想的李承澤並不知道,但李承澤並沒有坐山觀虎鬥,最後坐收漁翁之利的想法。
雖然那看起來似乎是最優解,
也是看起來軍隊損失最小的方案。
但天墉九州內亂勢必代表著民不聊生。
他不想要一個百姓流離失所,百廢待興的天墉九州。
而且天墉八州八王就算聯合起來,
對於薛仁貴的平東軍和韋睿、楊再興的征北軍,也不過是探囊取物。
雖然整個大乾在放假,但各部門還是有人在值守的。
在得到軍報的第一時間,各部門主事之人都被召回。
“諸卿辛苦了,突然將你們召回,蓋因我朝與天墉大戰將至。”
“薛將軍已經點齊兵馬,軍報中言明十月八日準時出征,諸卿要做好他們的後勤保障工作。”
霍去病、薛仁貴、王翦、韋睿、王忠嗣諸將均被李承澤賦予了征伐之權。
均有權調動軍隊對外征伐。
“遵旨!”
陳宮從文官行列走出,躬身作揖道:
“陛下,微臣建議令征北軍出一支精銳,幫忙抵禦南下的聽雪王朝軍隊。”
橫貫在北州和大荒南方中間的大方江,到了聽雪那邊改道分成了幾條支流,流水也沒有那麼湍急。
聽雪的南方五州也在這幾條支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