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想先打招呼,但他突然卡殼了,
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諸葛亮是誰。
但他猜測諸葛亮應當是大乾派來的。
諸葛亮輕搖著羽扇,緩緩道:
“大乾欽天監監正、乾安王、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諸葛亮。”
陳兆差點來了句我記不住這許多名字。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陳兆不知道是什麼,
但他可知道乾安王的含金量。
陳兆早有耳聞,
在大乾王朝,入道境以上才可封王。
最關鍵的是,
他聽說大乾封王的人有十個以上了!
諸葛亮不姓李,又是乾安王,
自然就是入道境了。
“陳兆見過乾安王。”
陳兆當即躬身作揖,他可不敢在諸葛亮麵前自稱東海王或者小王了。
“乾安王,請上座。”
陳兆當即命人備好禦宴,讓諸葛亮上座,除了陳兆,還有不少人作陪。
陳兆的態度很是恭敬,畢竟形勢比人強,他曾經也是這麼對待燕王的。
席間,諸葛亮直入正題。
“此行,本王是帶著陛下的詔書來的。”
為了顯得更有壓迫感,諸葛亮選擇了自稱本王,其實他也有些不習慣。
“先前你們和天墉那種藩屬國與宗主國的關係,我朝不這麼做。”
諸葛亮輕搖著羽扇,緩緩道:
“東海四州入我大乾,爾等可有異議?”
“若肯歸順,本王可保陳家無虞。”
舌戰群儒,那是在雙方實力平等,甚至是實力略占下風的情況下才需要做的事。
李承澤說可以許諾縣侯,
但諸葛亮覺得沒這個必要,
保陳家無虞即可。
如今諸葛亮一人便可以碾壓東海四州,
他隻是不想害了這些百姓,
害這些百姓平白遭難。
所以他隻是喚來烏雲,
刮一下少見的北風,震懾一下陳兆。
他自報乾安王也是這個道理。
現在看來,效果很是顯著,
雖然席間有人臉色有些不忿,但他們也不敢說什麼。
陳兆垂首低眉,躬身道:
“回稟乾安王,我等沒有異議。”
諸葛亮看出了他們有些不忿,笑道:“諸位放心,凡入大乾戶籍者,便是我大乾百姓。”
“無論是習武、從商還是入朝為官,皆一視同仁。”
“你們的後代同樣可入文、武學院就學,同樣受到大乾律的保護。”
“總而言之,凡大乾百姓能享受到的,你們也能享受到,你們的子孫後代也能享受到。”
“難道諸位不想有朝一日乘船而下,到南北京都天都、陽翟,感受一下京都的繁華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