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就一句話,要麼棄侯入我大乾,要麼收拾鋪蓋滾去北五州。”
“但本王可以告訴你們,北五州很快也將歸屬大乾,本王時間不多,給你們一刻鐘做決定。”
高寵的歸順和他們現在聽雪王朝的關係可不一樣。
八大宗門雖然是聽雪王朝的侯爺,但並不是依附關係,聽雪皇室也不會乾涉他們宗門事務,屬於是井水不犯河水。
但入了大乾就不一樣了,
他們便要遵守大乾律,老老實實做人,不像以前能夠想做什麼便做什麼了。
同樣的事情在六陽穀、九宮觀上演了一次,三大宗門最後均選擇棄侯歸順大乾。
畢竟要舍棄這份基業是很難的。
再加上高寵給的壓力太大了。
況且以如今大乾王朝的實力,降了大乾也不算太沒有麵子。
“你們做了個正確的決定,告訴你們的下屬勢力,本王同樣給他們選擇。”
“但一旦選擇入了大乾,就要給本王老老實實的,否則本王親自送他們上路。”
天州,翠京城。
霍光、諸葛亮和辛棄疾齊聚於此,
一同帶著人重新編纂東十三州的戶籍、人口,並且分田承租。
東海王陳兆已經宣布投降,
東海四州已經劃入大乾治下,
大乾疆域真正來到了五十九州之地。
東海四州有不少官員還算勵精圖治,諸葛亮三人商議之下決定保留,以安民心。
至於一州長官刺史,當然是由自己人擔任了。
最主要的是,他們至少都有著三花聚頂境的修為,能夠鎮得住。
霍光、諸葛亮和辛棄疾正在製定未來五年的東十三州發展計劃。
主要是辛棄疾的挽留與請求。
霍光、諸葛亮這兩大內政人才擺在眼前,辛棄疾如何能錯過。
東十三州並非隻是辛棄疾自己的問題,
而是大乾治下,
那就是大乾亟待解決的問題,
況且這裡民不聊生,諸葛亮和霍光均沒有拒絕,欣然接受,並直言當仁不讓。
雲州無吾城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霍光提議讓人在礦場裡麵買一些碎銀,成功吸引到了去挖礦的人。
即便現在不用在那裡埋銀子了,也有人敢在那裡挖礦了,甚至爭著搶著乾。
因為在大家在那裡挖礦後,沒有受到所謂的天罰,大家也敢開挖了。
而且目前辛棄疾給的價格比市場價格高,而雲吾城很多人本就以挖礦為生,想去挖礦的人絡繹不絕。
諸葛亮羽扇指著堪輿圖,將東海四州連通其他州郡,緩緩道:
“現在東海四州已在治下,四州可先發展漁業,將海魚及其製品送往北、西、南三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